霸王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煮酒论英雄rdquo三 [复制链接]

1#

谈论起曹操,相信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

关于曹操的事迹大家都耳熟能详,历史的黑与白也不多做评判。只是我们可能不太了解的是,曹操其实是个爱酒的人。

酒,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酒的文化在中国可谓博大精深。

在历史中的许多名人的作品及事迹中,都与酒有着种种关联。为什么说曹操爱酒,与酒有深厚的渊源呢?

这事得从东汉建安元年,公元年说起。

当时曹操将家乡亳州产的“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表说明九酝春酒的制法,这也是也是中国白酒作为贡品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也是如今古井贡酒的历史源头。

曹操进献酿酒之法,不可否认有其*治目的,经济目的。在古代,酒可是高利产业。但换个角度来说,曹操何尝不是爱酒之人,不然也不会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

曹操爱酒,也曾因酒而犯下了一些错事,以致影响到他今后的一生心愿。

公元年,时建安四年,车骑将*、国舅董承受汉献帝衣带诏,约刘备等人立盟除曹。

刘备担心曹操生疑,所以每天浇水种豆,以消除曹操对他的疑虑。

曹操闻知这个消息后,邀请刘备赴宴,盘置青梅,一樽煮酒;曹操与刘备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议论天下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我们不知曹操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何种气魄,或许这只是单单针对刘备的试探,但同时也肯定了刘备是他唯一认定的英雄人物。

当时的刘备是大惊失箸的,所幸老天爷帮了刘备一个大忙,刘备得以胆小怕雷的借口掩饰使得曹操释疑,以请征剿袁术为由从此借以脱身。

后来的事实证明曹操的识人之明是相当高的,在这场青梅煮酒的品评天下大事中,袁术最终凄惨而亡,袁绍将一手好牌打烂,孙策死于刺客之手。

唯独的,就是放走了胸怀大志,隐忍克制,聪明机敏的刘备,这个他今后人生中的最大对手。

我们现在对于曹操为何会放过刘备不得而知,在我们认知的印象里,曹操是多疑的,不杀刘备似乎不符合情理。

只是我们忘了,曹操是个很爱才的人,不然也不会有“唯才是举,量才而用。”的《求贤令》;不然也不会想过收服吕布,礼遇关羽,生擒赵云,降服马超的念头。

曹操是有收服刘备的想法的,只是曹操忘了,一个英雄是不可能降服另外一个英雄的。

这一场青梅宴,这一樽青梅酒,成了曹操与刘备这两位乱世英雄的最后的畅饮。

我们可以戏说因为曹操喝醉了酒,错失了诛杀刘备的最好时机。

只是,曹操真的就看不出刘备的胸中之志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只是希望早早结束这东汉末年的乱世罢了。

曹操终究想的,是他如《对酒歌》中那样的治世。“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戴。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曹操想过的生活,是如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

那种清净无为、自由自在的生活。

然而遗憾的是,纷乱的世道让他终其一生都没有过上这样的生活,唯一能让他获得如此感受的,唯有饮酒。这许是他一生爱酒的原因。

曹操,爱酒,懂酒;他真实可敬、特立独行、敢于追求绝对精神自由,那种“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不正是中华传统美酒精神的体现吗?

晚年的曹操,在经历了人生中那场最大的“赤壁之战”的惨败后,铜雀台中,觥筹交错间,依旧发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样的人生感叹,理想抱负。

这就是曹操,这便是美酒。

▲服务号▲

▲订阅号▲

扫码立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