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癜风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50517/4624718.html宋代大学者吴曾,著有《能改斋漫录》,类似《容斋随笔》、《阅微草堂笔记》之类的作品。《能改斋漫录》卷十三有“文正公愿为良医”一文,原文如下:
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相位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又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之志也。
这段话翻译成即墨话,大意就是说范仲淹还没得济时候,曾到一个签卦很灵的庙里去求签问卦。先问:我以后能当国家总理吗?算卦的说:想多了年轻人,你辣鸡巴倒吧!范仲淹不死心,又问:不行的话,我就当个好医生,这下总可以了吧?算卦的说:门儿都没有,还是辣鸡巴倒。
于是范文正公长叹道:大丈夫上不能当总理为老百姓谋福利,下不能当医生替老百姓除病患,还活个鸡巴鸟劲啊!
——据说,这就是古代读书人普遍的人生理想“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出处。中国古代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薛生白、宋慈、李时珍、葛洪等等等等,原本都有作丞相当总理的潜质。可惜总理丞相名额有限,这才屈尊当了医生。
咱们即墨历史上,也曾出过一大批具有丞相、总理潜质的名医,且为大家一一道来。
1、神医乔范
乔范,《乔氏族谱》作乔璠,清康熙年间即墨西北乡段泊岚镇埠东村人,太学生。后因功名多年不进,愤然习医不料这一习,竟然脑洞大开,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在乔大夫这儿都不算事儿,摘除病灶如探囊取物一般,闻名即墨、莱阳。
有一次,登州府总镇(总兵,相当于烟台*分区司令员)的母亲得了重病,久医不愈。听说大沽河畔乔范大夫医术高超,便派役人来请。乔范于是前往,凭脉确诊是肺内恶性肿瘤,好在还没扩散。便对总镇说,欲要除瘤,须取用老夫人平日最喜之物方可下药。总镇想了一想,就拿出母亲最喜欢的一个玉碗,以玉碗给乔范奉茶。
乔范大夫遂出方煎药。总镇以玉碗奉茶,乔范假作嫌茶不好,随手将玉碗打翻在地,摔得粉碎。庄户赤脚医生用自家的玉碗,总镇老娘本就不爽,见心爱之物打碎,顿时火冒三丈,不顾身份起身问候乔大夫老母。乔范起身回骂,并捏着总镇老母腮帮子强给她把一碗药灌下。如此一番霸王硬上弓,老太太药到病除。乔大夫如此霹雳手段、“草娘疗法“,生生甩开动辄只会化疗不会骂人的现代医生们十万八千里……
还有次,乔范坐轿出诊,路遇一美女河边浣衣,乔范便对抬轿轿夫们说:若想喝酒,泡了这妞儿!于是轿夫们上去就把那美女扑倒,上下其手,好一顿耍流氓。
美女翻身起来,哭着跑回家叫人,二十多人围住轿子要动手。乔范这才迈着四楞子步上前说,老夫观看这位美女,身患黑豆,久隐不发,不以调戏疗法激之,必将死于旦夕。如若不信,脱下衣服一看便知。女子遂宽衣解带一看,果然出了一身黑豆,赶紧摆宴,感谢乔范大夫调戏之恩。可惜现代医生对乔范大夫博大精深的“调戏疗法”只继承了皮毛而未得精髓,所以才动辄被投诉猥亵……
还有一次,乔范大夫路遇遇一出殡发葬者,见那薄皮棺材滴出鲜血,上前询问,得知死者是一难产孕妇,遂令殡主开棺,掏出家什在死者腹部连下两针。顿时,一大胖小子呱呱降生,难产妇女随之也苏醒过来。
殡主一家对乔范大夫的“开棺疗法”感恩不尽,乔范笑指那婴儿之手:且看婴儿手心针眼儿。乃婴儿于胎内揪住母亲心脉之故。老夫一针下去令之松手,故母子得救……
——乔范大夫的诸多医案,在大沽河畔流传近三百年。可惜的是,如此神乎其神“草娘疗法”、“调戏疗法”,硬生生失传。不得不说这是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之一巨大损失。
2、“扁鹊再生”王昕文
王昕文,详细生卒无考,清道光年间即墨西北乡段泊岚镇东乔戈庄村人。王昕文自幼聪明好学,性情刚直,不拘小节。道光年间中秀才,此后屡至济南府应举未中,遂忧愤致病,多方延医未愈。
于是,王秀才自找医书,按症自治,死马当活马医,不料竟歪打正着,病情痊愈。奶奶个熊,原来当医生比当总理容易多啦!时年三十岁的王昕文因此毅然从医。因其医术高超又怜苦济贫,医德美名遍至乡里,王昕文医院。医院大门上联云:
保元真诀先知脉
寿医良方纸在心
大体意思,似是说好医生不但用心看病,还绝对用心治病。
使王昕文大名流传至今的两件医案,一件是王昕文治好了“武探花”李廷扬母亲的病,一件是救了即墨知县王九兰母亲的命。
病应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但架不住两位老太太的儿子厉害。一个是明清六百年即墨历史上科举名次最高的“武探花”,一个是以“*尚严明、专抑豪强、以伸孤弱”名表青史的强势县长,王秀才不想名声大噪都不行。
现在的东乔戈庄村,还有李廷扬送给王秀才的上马石。而王九兰送给王秀才的“上池春永”牌匾,也保留至今,据说已被“段泊岚镇文史风物馆”收藏。
“上池春永”牌匾长1.6米,宽0.6米。匾额文字内容“上池春永,道光己亥()即墨县儒学教谕李相兰、训导苏名山拜题”。
有必要解释一下“上池春永”。“上池春永”之“上池”,语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大意是说,古代的扁鹊因为喝了神仙的药水,于是开了天目,双眼开始发射X光,有了透视功能。王九兰以“上池春永”匾赠王昕文,是比喻王昕文为神医扁鹊再生,同样天生双眼发射X光也。。
3、“房大架子”房秉大、“斜眼”房丕兰
清末民初之际,即东金口杏林医者最为著名者,一为房家庄房秉大,一为北阡房丕兰。二人均以擅长妇科儿科疑难杂症,闻名即东乡野。
房秉大读书天资极高,却连个秀才也没混上,因此为人极为清高,极端瞧不起有钱的富二代官一代,人称“房大架子”。当时即墨县令派人前往金口房家庄请他看病,知县必须派出县处级轿子迎送,房秉大才肯出诊。即东金口一带为富不仁者求诊,总要反复折腾盘剥三五次,方令痊愈。而对贫困者求医,不但寻常草药除病,且常常不收诊资。
据传说房秉大常年不洗澡,身上的灰垢,就是为了制作独家秘方药丸儿折腾为富不仁财主的。他的许多奇闻逸事,至今在即东金口一带广为流传。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很有济公风采的风尘医者,竟因嗜食鸦片,39岁就挂了。
北阡房丕兰字芝生,和房秉大同学,太学生。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房丕兰虽不似房秉大那样清高,却同样性情诙谐。有学友于文云者,阳痿不举,房丕兰为开药方,却骗于文云以驴阳具为药引。于文云悟后,报复取笑房丕兰道:驴阳韧性,煮而芝生(窒生,收缩坚硬意思)。加以尿碱文火久炖,果然倍烂倍烂(丕兰丕兰)!且每切一刀,俱是一个斜眼!(房丕兰天生斜眼)……
——从此,“斜眼”大夫房丕兰更出名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莱阳名医吕珍信,就是房丕兰的外甥。吕珍信承房丕兰衣钵,尽得真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东金口一代儿童流行脑髓炎,吕珍信衣不解带,出诊北阡一代半月,挽救上百名儿童。
4、“文学青年”康可塬
康可塬,清末即墨北乡康家辛庄人(今属青岛蓝谷高新区)。天性聪敏,幼习岐黄,名重医林。平生好文学,重义气,喜交游。在即墨北乡医名犹著。所至之处,无不倒屣相迎。
——这段文字,原文照抄《康氏族谱》。一些传说因讲述着表达含糊不清,故不录。大意似是康医生不但医术高明,而且人帅活儿好稀罕人,比较招大姑娘小媳妇儿往身上扑之类。
5、“活神仙”陈凤兴
陈凤兴(—),段泊岚镇东瓦戈庄二村人,民间游医。自学民间验方、成方,游走乡间,足迹遍及胶东。因医术高明,得“活神仙”名号。富者医病或索高价,贫者常常分文不取。其用黄丹、黄香、银珠、轻粉、蓖麻子等所制“千锤膏”治疗外伤,效力入神,活人无算。
——千锤膏,是用于治疗肿毒、风湿,跌打损伤、骨质増生等病症的一种膏药,又名“千捶膏”,亦名“万锤吊血膏”。但医家配方除蓖麻子、铜绿、松香三药为主药外,其它用药及制法各有不同。笔者父亲少年时代曾腿生恶疮,肌肉腐烂及骨,医院建议截肢。后得一游医以自制“千锤膏”治愈,愈后病处仅留一浅窝。
孙举京(坐者)出诊上海。
6、“骨科圣手”孙举京
孙举京(—),山东省即墨市王村镇南王村人。16岁时就跟随叔父孙德朋学整骨、接骨术,22岁开始行医。历时63载,为闻名全国的骨科医生。行医之初,药物多自采自制,故为人治病用药分文不取。年4月,有宫家大丈乞讨者宋氏之子跌倒断腿,孙举京遂将宋氏母子接到家中整骨服药,直至痊愈。年8月,内蒙古建筑公司五名工伤病员久治不愈,孙举京亲赴内蒙施药、整骨、接骨月余,五人全部痊愈。年4月,哈尔滨汽车修造厂干部房克和小腿粉碎性骨折前来求医,经孙举京精心治疗同样得以康复。年出诊西宁、年出诊上海,均妙手回春,使病人得以康复。
至于当地患者,受益孙举京者更是数不胜数,更兼孙氏历代医德高尚,对病人体贴入微,年1月8日孙举京病逝,周边前来吊唁送葬队伍延展一里多长。
现代人文化不自信,很多人以不信中医显示自己是文化人儿,这其实是个悖论。不信是因为你不了解,以你的了解去怀疑你的不了解,不但是忘了初心,而且还丢失了砥砺奋进的精神。这样很不好,很不好……
三逸狂客,山东即墨人。作家。出版有《坐堂追饷》、《铁血顺风号》、《烟火孤城》、《我的野蛮同桌》。
目前代表作:《双车错》、《洪门令》、《瞒天过海》、《坐上火车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