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穿越时空,邂逅数百年前的京郊古村落之美 [复制链接]

1#

京郊11个区县中,还有52个保留一定原始风貌、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它们或者依山傍水幽静秀美,或者保存了大量明清古迹,或者拥有独特的民俗风情,但都有无可取代的文化价值。它们当中,有的从元代起就为皇宫烧制琉璃,有的曾是明代守卫长城的兵营,还有的留存了多处抗战印记......

门头沟区古村落

琉璃渠村--中国皇家琉璃之乡

琉璃渠村为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辖村,位于镇域北部,背靠九龙山,面临永定河,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从元代开始,朝廷即在琉璃渠村设琉璃局,清乾隆年间北京琉璃厂迁至此地,后又修水渠至此,村子因此得名。

琉璃渠村作为琉璃之乡而声名远扬,素有“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的美誉,并入选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另外,该村的“琉璃烧造记忆”还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有着北京最大的琉璃品生产基地。说到这,小编不得不向您推荐琉璃渠村过街楼。它位于村东口,俗称灯阁,亦称三官阁。琉璃饰件皆为本地烧制,是北京地区琉璃烧造业历史悠久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过街楼下部为城台状,由砖石砌成。东额带河,西额砺山,皆是琉璃烧制。城台券洞上有殿堂3间,东向,建筑精良,为硬山琉璃瓦顶建筑。正脊内外侧均是琉璃五彩花卉,檐下悬琉璃匾额,西为三官阁,东为文星高照。前后栏墙由六角形几何图纹龟背锦琉璃面砖装修。

琉璃渠村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坡地,东部为平地。两条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分别为:前街,又名大街,小编听闻——旧时京西古道中的西山大道就是从这条街中穿过的哦!另外一条街是后街,全场米,旧时是通往千年古刹的椒园寺,它与几条小巷相连接,共同串起村中一座座的民居四合院。

平谷区古村落

山东庄村--华夏祖庭、龙根福地

山东庄村位于北京市平谷区东北部,自汉代建村至今已有余年。村子北依群峰,南对盘山,西邻西汉平谷故城。地处九龙口要低,九条河川齐下,汇于村南,元代之前成村,历代尊为山水环绕之地。

村中传统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西山有仿古庙宇轩辕祠,依据西汉初年轩辕庙重建,轩辕台上正殿三间气势轩昂,侧两旁,彩塑金身,是众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心。同时,它还是目前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基地。

村内旧宅基本按照原格局翻新,本村因为是革命老区,因而村内地下保留有许多地道。目前该村的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京东大峡谷和景台山两个景区,吸引了不少前来游览的游客。

房山区古村落

南窖村--昔日繁华集散地

南窖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50公里处,距国道9公里,这里是南窖乡*府所辖八个自然村中的最大村,也是乡*府的所在地,更是全乡*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

明清煤炭贸易繁荣时,南窖村是北京西山地区著名的物资集散地。古商业街,西起南窖西庙(娘娘庙),东至南窖上庄,长1.2公里。街边建筑的格局基本上是一条长街的形状,房屋结构取材于当地的青石和石板,街上除了商铺以外,还有当地乡绅的豪宅大院,房屋大量装修门楼绘画、木雕、砖雕以及山水诗文影壁,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南窖村遗存有始建于康熙十六年的古戏台,它正对着娘娘庙,梁檩上几乎画满关于人物故事还有渔樵耕读、骏马异兽甚至龙纹饰的彩画,并且保存至今,这在山区的戏台中可是尤为珍贵的呢!

另外,村中南窖果家大院、李家秀才院、范家大院、杨家大院(古赌场),大多是北方的硬式或重檐歇山样式,建筑装饰精美,年代风味十足。附近的东坡、马耳山、橡子山也是景色优美的自然景区。

昌平区古村落

漆园村--龙鼓古韵文化、传统国学精华

漆园村,是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辖村,明代成村,西庙有亩的漆树园,至今有多年,村名由此得来。

村落历史文化的古韵时代传承着杨家的鼓、赵家的幡、大北屋的五虎棍、上台子的霸王鞭。几百年前,以姓氏为主的文化形式带动了整个漆园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漆园村龙鼓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漆园村御赐龙鼓”也于年分别列入北京市和昌平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落的核心区域还建有龙鼓文化广场和龙鼓文化展览馆,方便游人参观。

漆园村整体村容较好,村落地处太行山余脉,三面环山,东临北京的后花园白虎涧自然风景区,西接妙峰山古道和活山涧风景区,南傍凤凰岭,属深山村庄。

该村沿山势走向而建,内部街巷尺寸较窄,整体布局较为规整,大部分建筑为在原有村落肌理基础上翻新而建。现有保存较好的古建民居一百余处,房屋砖石结构,风格统一,地方特色明显。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王梓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