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令营遇见大理,不一样的自然文化 [复制链接]

1#

遇见大理

灿烂的南诏文化和白族文化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居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古城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大理古城在唐、宋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西汉元封二年(前年),设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唐宋时期,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权。唐开元二十七年(年),太和城被南诏国选做其都城。太和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外城筑有南北两道城墙,两道城墙的西端在金刚山顶相连接,南城墙长约米向东延伸;北城墙长约米。

它是人类文化遗产最杰出的区域之一,地处边疆,民族文化浓大理城址变迁厚,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人工与自然融合”的景观风景营造的方法及传统的城市景观规划建设思想对中国现代建筑营造具有重要意义。大理古城的古代风景营造经验属于特有的中国现代城市风景营造,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融合,形成了悠然从容的城市特点,使中国的风景格局具有民族性、地域性。

大理古城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大理古城作为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有多年历史,长期为云南的*治经济文化中心。元朝,为大理各*民总管府及新建太和县的治所,是滇西重要的城市之一。明朝时期,为县治和府治所在地。大理古城众多的文物古迹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太和城遗址、七重城遗迹等文物古迹,为中国古代*事史、城市史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例证。

大理古城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白族文化资源富集和多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之地,中原文化、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形成了灿烂的南诏大理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白族文化,展现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璀璨的人文景观,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可为创建园林特色景观提供素材。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重要遗址可辩,截至年,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课程目的

寻找大理故事

遇见大理,苍洱风光:环洱海吉普旅拍,初识高原湖泊,蓝天白云下的苍山线条美。徒步苍山,认识高山植被,地理气候,十九峰与十八溪,探索生物多样性,世界地质公园。

遇见大理,白族文化:白族民居建筑群探究,三道茶品味人生真谛,大理古城定向寻宝,苍洱地理文化,探秘南诏文化。

遇见大理,民族艺术:甲马刻画版话艺术,白族扎染制作体验,学跳霸王鞭民间歌舞艺术,剑川木雕艺术文化,探索民间艺术文化,传承非遗智慧!

遇见大理,茶马古道:重走茶马古道,寻找马帮足迹,探索马帮精神,茶园采茶制茶,挖掘茶马古道历史文化。

提起大理,相信你不会陌生。年一部名叫《五朵金花》的电影让大理的苍山洱海为世人所知晓,而著名的小说《天龙八部》更是让普通人领略了苍山洱海边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在地理学家眼中,大理地区还有另外一处引人入胜的地方。因为这里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交界处,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里的山川湖泊有了极高的科研价值。自古以来,当地人一直把苍山洱海称作“玉洱银苍”。玉洱是指洱海温润如玉,银苍是指苍山积雪终年不化。苍山和洱海共同组成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一道最独特和靓丽的风景。

遇见大理·银苍玉洱

世界地质公园

SUMMER

苍山与洱海是母亲大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同一断层运动中孕育而成的“孪生姊妹”。这对孪生的姊妹地形,有十八溪连通上下,有大理坝子衔接湖山,交相辉映,气象万千。说起云南的历史文化,必然要提到南诏古国和大理国。而南诏和大理古老的文化,恰恰便是以苍山和它毗连着的洱海区域为中心所孕育的。可以说,苍山和洱海为大理各民族的祖先提供了生存空间,见证着各民族生存发展和友好往来的历史,并成为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明的依托。如果说洱海被称为白族母亲湖的话,那么点苍山便是大理各民族历史文化的脊梁。

对于苍山植物的多样性,过去一般人知之不多,通常只为它遍山伟岸挺拔的冷杉林、千姿百态的杜鹃花,以及花团锦簇的山顶草甸而惊叹不已,陶醉于“琪花瑶草四时闲,此景仿佛非人间”的境界。想不到在科学家眼里,它不但是我国植物三大特有现象中心之一,而且是“世界植物富源之地”(英国皇家植物园乔治·福来斯语)。

洱海发源于洱源县的芘碧湖,源头出自罢谷山,北有弥苴河注入,东南收波罗江水,西纳苍山18溪水。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5平方公里,蓄水量30亿立方米,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蚀,是典型的断陷湖泊。东岸基岩裸露,岩岛浮于水面,表现了侵蚀“海岸地貌”特征;南岸湖滨连州府下关;西边苍山山麓为冲洪积裙地貌、岸边为狭窄滨岸平原镶边,北端江尾为弥苴河三角洲平原。高源湖上波光帆影,晨迎朝阳,晚霞渔歌,滨湖地带为湿地镶嵌环绕,形成了中外闻名的高原湖泊生态保护地,共有鱼类30多种,其中土著鱼类17种,水生植物61种,水禽59种。洱海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洱海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

遇见大理·白族文化

白族民居建筑艺术

SUMMER

·April

大理以白族文化为主体,还有彝族歌舞、汉族花灯等等,包容性极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又不失丰富多彩、落英缤纷,这是历史上长期以来民族融合以及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行走在苍山洱海之间,目之所及,在美丽的田野上有着星罗棋布的村庄,白、汉、彝、回等各民族世世代代的耕耘着眷恋着这方水土,随着时代发展,通过广泛交往,融合了各种先进文化,与其他兄弟民族亲密无间,共同创建着苍洱之间的现代文明。辛勤工作之余,他们惬意地休憩在田园美景之中,一年到头有着数不清的节日,诸如三月街、鱼潭会、绕三灵、本主会、火把节、蝴蝶会等等。以民俗或信仰活动为载体,忘情地歌舞娱乐,自然而然地体现着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神”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苍山洱海的又一动人景观。

中国“剑桥”,“金花”的故乡

喜洲古镇

喜洲是大理乃至云南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早在一千多年前喜洲就依托茶马古道,发展成为一座有名的商城,“河赕贾客”的经商足迹远涉东南亚一带。清光绪年间,形成了驰名三迤的“喜洲商邦”,至民国时期,发展成以“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的商业集团。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商贸发展到欧洲。同时,也把西方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元素引入故乡,形成了许多白族建筑与西方建筑融合的民居院落。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进行点缀,墙壁常用鹅卵石砌筑。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

大理白族三道茶,品味人生真谛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白族三道茶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年11月,"白族三道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遇见大理·民族艺术

民间艺术文化

SUMMER

甲马——古老而神秘的木刻版画艺术

甲马,又称“纸马”“神纸”供民间祭祀鬼神用,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民间木刻版画艺术。甲马是中国民间宗教进行祈福消灾祭祀活动时用来焚烧的各类雕版印刷品的总称,是人神想通的重要媒介。甲马上印刷有名目繁多的神祠鬼灵、飞禽走兽、自然山川、建筑交通等各类图形,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大理地区的白族甲马纸制作是一项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在白族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品种齐全、图案精美的白族甲马纸,是大理木雕技术、印刷术、造纸术在原始宗教祭祀用品上的综合反映,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挖掘其潜在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浸过千年时光的那一抹蓝--大理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已有千年历史。大理地区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在大理,几乎随处可以见这情致优雅的青白艺术:或做衣物、或做布艺装饰。大理扎染主色为白、青两色,白色在白族中是吉祥的象征,青色则代表淳朴和真挚。蓝底白花图案产生自然晕纹,青里带翠,素雅而不张扬,沉静而不失大气。

史书记载,大理染织之法,自东汉就有之,在盛唐时期扎染更成为大理白族地区的民间时尚。如今,千年一瞬,那穿越时空的一抹蓝依然浸润着这座地处西南的高原小城,或是下得厨房盖在那一方桌案之上,或是上得厅堂掩映一屋芬芳典集,或是化身方巾披于摩登女郎的肩上……一座城,一方扎染,一种生活!

剑川木雕-中国西南第一雕,刀尖上的舞蹈

剑川木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根据史料记载,唐代时,剑川木匠就承担了南诏五华楼木雕构件的制作工作;宋代,曾有剑川木雕艺人进京献艺,轰动京华。清代学者张泓在其《滇南新语》中记述:“滇之七十余县及邻滇之川黔桂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也。”可见当时剑川木雕木匠之众多,流传之普遍。

剑川县素称“木匠之乡”,木工艺人擅长雕刻各种人物、花鸟、山水以及龙凤吉祥如意等图案,用以装饰门窗、家具等。剑川木雕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民族木雕艺术,产品选用优质的红木、西南桦、缅甸红木,以及天然植物漆和闻名于世的彩花大理石,使产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工艺价值和收藏价值。

前往古老神秘的剑川浉河木雕村,在手艺人及老师的带领下用游戏的形式打开探寻“剑川木雕工艺”的宝箱,亲自动手体验这一项千年不衰的手工艺,锻炼自己的耐心和细心,体味手艺人的智慧与辛勤!

学跳霸王鞭---一鞭出人生精彩

霸王鞭舞,白族语称为“搭哇别”“得且嘎”,是白族民间舞蹈里最有特色、流传最广的一种传统舞蹈,又称花棍舞、金钱棍、英雄鞭、打连厢等。据《徐霞客游记》《滇中琐记》等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它在云南大理一带就已流传。传承至今,霸王鞭舞已经成为白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年,白族霸王鞭被云南省人民*府公布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遇见大理·茶马古道

茶马历史文化

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集市

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剑川县的“鱼米之乡”。

沙溪古镇是茶马古道一座驿站,也是现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古色古香的沙溪,至今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马店,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百年古树、古巷道、古寨门......每一个点都能让你打开时间之门。

悠悠驼铃声,瑟瑟清谷风。远道而来的马队正在山路上有条不紊地走着,而迎接他们的,却是艰苦的自然环境,险峻的山路,急湍的河流,随时的降雨,巨大的温差。因为,他们正走在中国海拔最高的一段商道上,这段商道被人称作「茶马古道」。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开通于公元6世纪后期,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它的起点在另一个产茶重地云南,终点也是西藏。

滇藏茶马古道的主要路线分为两条,分别为上行与下行。上行便是从普洱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向西北方向前进,经景谷、下关、丽江、中甸、德钦,直到西藏。在进入西藏后,有一部分茶叶会从西藏出口到印度、尼泊尔等国。而另一部分会最终运送到拉萨。

相比于上行,下行则是从普洱出发,一路向南经勐先、黎明、江城,最终到达越南莱州、海防。可以说,滇藏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

徒步茶园体验采茶制茶,近距离感受茶马贸易文化。

课程内容

第一天:全国各地-大理集合

上午:接机

下午:大理水花庄园环洱海吉普车旅拍,下午茶,亲子时光

晚上:入住市区酒店

第二天:大理白族非遗文化

上午:喜洲古镇严家大院了解白族建筑艺术,甲马刻画体验

下午:白族扎染制作及体验

晚上:入住市区酒店

第三天:沙溪古镇-石宝山

上午:了解剑川木雕文化,学习并手工体验制作木雕小作品

下午:学习白族非遗文化:霸王鞭,体验并学习

晚上:入住沙溪古镇

第四天:沙溪古镇—制作鲜花饼

上午:沙溪古镇茶马古道骑马体验,结束后乘车前往大理市区

下午:花园美拍,制作鲜花饼体验,大理古城定向寻宝体验

晚上:入住酒店休息

第五天:苍山徒步—茶园采茶

上午:徒步苍山清碧溪,认识苍山植被,自然地理,自然

教育。

下午:茶园采茶制茶体验,白族三道茶茶艺学习,品茶体验

第六天:返程

上午:根据航班时间送机返程!

茶马古道

杨老师

马帮世家第四代传承人,致力于马帮文化研究与推广。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沙溪站摄制组御用“马锅头”。

白族扎染

段老师

白族,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人。周城新一代扎染民间工艺大师,白族扎染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岁学技,7代传承,10岁便会扎花,17岁起专门从事扎染成品加工工艺,熟练掌握印花、扎花、染布、漂洗等全过程,并独创了染制各种花色的技巧,总结和创新扎花针法30多种,在扎染行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年被评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由她制作的“飞天”“扬枝观音”、“福禄寿喜”等壁挂获得过多项金奖和银奖。其中“奔牛图”被国家工艺美术馆收藏,“扬枝观音”“飞天”“奔牛图”壁挂作为珍藏品被云南省博物馆、大理市档案馆收藏。

霸王鞭、白曲

李老师

白曲王子,传统舞蹈“霸王鞭”传承人。多次歌舞比赛获奖选手。

剑川木雕

施老师

“白族木雕”代表性传承人。年,其作品《苍洱共生图》受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展。

上一百堂课

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

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

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

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龙应台

醒来太阳穿过指缝,离开熙攘人群,遇见大理,感受微风拂面,把自己置身美景中,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行走,体验,探索,让内心留在了大自然间。

活动形式:独立营

活动日期:暑假营

活动人数:10人起

课程米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