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七八岁
作者/张年玲
在县*府工作已经十五个年头了,每天上下班,榆社中学是我的必经之路。每次经过,我都会情不自禁地透过学校的铁栅栏围墙,望向学校的校园,校园里的木槿花开了、蔷薇花开了;遒劲的槐树又给校门口安放了一处阴凉;孩子们不顾炎热在篮球场上汗流浃背地打篮球;杨树的大黄叶犹如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校园内的景观树冠银装素裹,煞是壮观;校园的广播又响起来了,播放着一曲旋律明快的歌曲……十五年中,我每天都在见证着榆社中学的成长与变化。
不知不觉,我已经四十出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每当路经中学,总会想起自己在高中读书的美好时光,那时才十七八岁……
忆走进中学的第一天
我是年考入榆社中学的。榆社中学,在当时,直到现今,也是榆社县唯一一所高中学校。记得那年的9月1日上午,我是自己拿着入学通知书和应缴的学费,一个人去学校报道的。
对于一个家住榆社上城的孩子,对榆社中学是再熟悉不过的,虽然后来搬到东门圪道居住,距离榆社中学也就是百米远的距离。学校位居榆社县城上城的东北角,大门在东大街最东面的巷子里。现在学校的铁栅栏围墙的位置,原来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砖块还是灰色的。一进铁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几株两三人合抱的大槐树和成片的杨树、柳树,左、中、右三条砖砌的路面把那些树分成了三块,而且三条路都是通向树林掩映的砖木结构的三层教学楼,教学楼的砖块是红色的,而且前墙经过抹面美化,在当时是非常漂亮的。左边的一条路通向教学楼后面,在路的左边,是一个篮球场,位置大约就在现在校园篮球场的位置。篮球场的后面是一排排教职工低矮的灰墙灰瓦家属宿舍。右边的路同样是通向教学楼的后面,路的左边沿路栽种着肆意生长的野蔷薇;右边是紧靠原来榆社老城城墙峭壁边缘的简易自行车车棚和厕所。
我跟着前来报名人群,从中间的树荫间来到教学楼前,见一个水泥抹面的高台上,有一个高高的旗杆。印象中,我特意顺着旗杆仰头向上看,并没有看见飘扬的红旗。后来,在每周一上午课间操期间,全校各班都会准时迅速按照学校统一安排的位置,站在旗杆周围,与杨树、柳树、野蔷薇并排站立,进行升旗仪式,每次升旗仪式结束后,学校校长都会进行讲话,整顿学校纪律或宣布学校有关的重大决定,比如表扬或某班某位同学、宣布学校将要举行某项活动的通知等,犹如“学校特大新闻发布会”,学校发生的好多重大事件,我们都是从这里得知的。
旗杆后面,是一个水泥抹面的宽阔场地,犹如一个楼前小型广场,这里一直是学校进行歌咏比赛的场地。通过小广场,拾阶进入教学楼一楼大厅,里面整齐摆着两排桌子,报名的家长和学生站在桌子前面,争先恐后地向坐在桌子后面的老师递交着各种报道证件和报名费,老师们都忙碌地办理着学生的报道手续。我也挤入人群,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办完一切手续、交了钱,成功报道。办理的老师告我,我被分在班,班主任是陈国华老师,让我下午找班主任老师报道。
下午我找到教学楼后面的高一年级学生宿舍楼,在一楼找到陈老师的家,向陈老师报道。陈老师中等身材,长长的脸上戴一副变色近视镜。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脑门特别宽阔,脑门上没有一根头发,贼亮。后来同学们开玩笑时说,陈老师的脑门就是一个光亮的电灯泡,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陈老师的脑门!陈老师询问了我在初中的一些学习情况及家庭情况,让我晚上准时上自习。
那一届我们高一新生一共6个班,从班到班,教室都在教学楼的三楼,各班教室从西向东按序排列,班在东第二个教室。晚上,在上晚自习前,我就早早来到教室,生怕第一天就迟到。当晚陈老师说的话,随着时间的消逝均已淡忘,但是有两件事情,我永远记忆犹新。记得当晚陈老师点名的时候,每念到一个同学的名字,被念到的同学就会一边说“到”一边站起来,以便让老师尽快认住自己的学生。当陈老师高声叫道“高九萍”,就听到坐在我后面的我小学同学李海燕在小声嘟囔:“‘高酒瓶!’还低罐头了!”我差点没有忍住笑出来,但还是不由自主地随着高九萍“到”的声音,扭头看了过去,看到一个瘦高个子的女生,我心里说:“哦,确实是高!”高九萍是我上高中后,第一个认识的新同学。还有一个新同学,在未见其人的时候,我已经记住了她的名字。上晚自习前,听到同学们议论说,我们班的一个住校女同学,拿上自己的行李去找自己的宿舍,结果一进去,全是男生,以为自己走错宿舍了,去问了当时分宿舍的老师,老师问了她的名字,看了分配花名,说宿舍没有错。当时班的一个男同学去了指定的宿舍,结果进去全是女生。我们班的这位女同学芳名“任东风”,而班的男同学叫“姚小英”,宿管老师按名字给“断章取性”,结果恰恰弄反了宿舍,后来,这两个同学把宿舍互换了一下,万事大吉了。当老师叫到“任东风”同学的时候,我特意扭头看了她一下,一眼就觉得她人如其名,是个风风火火的假小子性格,在以后三年同窗中,她确实是个假小子——率直、乐观、火爆脾气、爱打抱不平,当然也喜欢和男生扎堆。
念我的高中老师
高中开设的课程较多,代课的老师就比较多,特别是三年高中英语老师频繁调换,记忆中高中老师特别多,而且都非常有个性。
记得我们的物理老师,据说身体不好,每次上课都是坐在教桌后面的凳子上,说话总是有气无力,只要能坐着说的绝不站起来在黑板上写,每节课黑板上的粉笔字寥寥无几,而且都以他坐的地方为圆心、以他的手臂所及范围为半径。我们的历史老师,戴着一副镜片深厚的近视镜,由于头顶头发少,基本上一年四季戴着一顶鸭舌帽。每次上课,他总是把书放在眼前,瞅着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他总要把重点内容都板书在黑板上,他还有个习惯,就是一边板书,左手拿着黑板擦一边擦,往往是刚写上,马上就擦了,尽管这样,每次上历史课,黑板上都是他的“龙飞凤舞”。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爱人没有正式工作,在课外,他总是和爱人一起在市场上卖衣服,可是课堂上总是一丝不苟。化学老师身体也不好,从不和学生们生气,说话声音较低,有条不紊地就讲授完了一节课的内容。我怎么也想不起来我的地理老师了,只记得别的班的一个地理老师,他曾经给我们代上过几节课,印象特别深刻。当时上课老师是不要求用普通话讲课的,他每节课都是普通话,而且讲课非常幽默,让所授内容总是通俗易懂。好像这位老师当时正在热恋中,每次不论在什么地方见到他,总是一身蓝色西装或外面套件黑色风衣,总是精神抖擞,总是面带笑容,总是那么阳光!每当看电视,看到费玉清演唱《一剪梅》时头抬起、眼睛望向远方的神情,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复习班的语文老师白效堂,他给我们上课,不论讲授什么内容,神情和费玉清演唱“真情像草原广阔……”的神情一样样的,让我终生难忘。瘦小、精干、麻利的体育原老师,爱逗孩子笑的生物裴老师……高中的每一位老师,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我们刚上高一的时候,英语老师是一位男老师,姓雷,平遥人,中等身材微胖,戴眼镜,平头,留着小胡子,课讲得非常好。现在已经是英语老师的我们班的胡娟同学,每当回忆起雷老师,都要夸他的标准发音。上了不长时间,雷老师就调回平遥了。后来换了一个女老师,课也讲得非常好,但她还带着另外两个班的英语课,授课任务有些重,再加上她个人私事问题,上了几天的课,就再也没有再见这位老师。后来我的初中英语张雪莲老师调来高中,接着教我们。在初中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我们的张老师,张老师也喜欢我,上她的课非常开心。但是,好像时间不长,我们的英语老师又换了。从云竹中学调来李翠香老师,接着教授我们。李老师瘦瘦的,但是辫子非常长,教学非常认真负责,每天总是脚穿平底鞋,跑着来给我们上早读。早读结束后,她又是跑着回家。每次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碰到李老师,她总是手提一个装教材的袋子,一路小跑。直到现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还经常碰到李老师,她还总是手提一个袋子,急急忙忙地行走着。高三的时候,陈素萍老师教我们英语,我们终于没有再换英语老师,一直教我们到毕业。陈老师和蔼可亲,教学也是非常认真负责。遗憾的是,我的适应老师能力较弱,由于频繁换老师,我的英语成绩不是太好,虽然我非常努力地去学习,老师也对我非常好,常常辅导我,包括在复习班的时候,但是每次考试,我的成绩总是刚刚超过九十分的及格分。现在经常碰到陈老师,她还是那么和蔼可亲。
陈国华老师是我高一、高二年级的班主任及数学老师,也是我复习班的数学老师。同学们说,一看陈老师的脑门,就知道他脑袋非常厉害。确实如此,每次上数学课,他讲解得非常清晰、条理,从不拖泥带水。如果你在上陈老师的课时有一丝的走神,这节课你将跟不上他的思路,因为他的节奏非常快。因此每次上数学课,我总是紧跟老师的节奏,生怕漏掉老师演算的一个步骤。因为陈老师是班主任,因此他对我们非常严格。记得一年冬天,每天中午电视播放连续剧《射雕英雄传》,正当青春年华的我们都被郭靖和黄蓉曲折而坚贞的爱情所深深地吸引,因此每天中午都有好多同学迟到。为了制止同学们沉迷于电视剧而迟到的现象,每天中午上课前,陈老师早早就站到教室门口,只要迟到的学生,都被罚站到教室门前的走廊里,排成一排,然后苦口婆心地上“教育课”。我也是《射传》迷,每天中午必看。我家离学校近,一边看电视一边看表,眼看还有十分钟就打上课铃了,才依依不舍地跑出家门,奔向学校。基本上是我前脚刚进教室门,后脚上课铃声就响起来了,但是一次也没有被逮住。
陈老师有时候脾气也不好,他一发脾气,我就觉得有点怕他。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记得我们班的李晓萍同学被选参加女子接力赛跑。接力比赛马上要开始了,不知是什么原因,她不上场了,当时没有预备队员,陈老师非常生气,不容置疑地对我说:“你去参加接力赛!”我当时正好身体不舒服,但是看到他因生气绷紧的脸,我不敢告他,二话没说就上场了。
陈老师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每个晚自习,他都坚持进教室辅导。一直在教室里转,看到哪位同学做题遇到困难或有同学问题,他都会耐心解答。记得在复习班的时候,他依旧是这种习惯,而且每次转到我跟前,都会主动问我有不懂的地方了没有。由于陈老师的关心,我虽然是名文科生,数学成绩基本上都是百分以上,这是我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
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是我的语文老师任利生,高三时又是文科班班的班主任。他不仅传道授业解惑,传授我们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他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非常喜欢上任老师的课,上他的课,不是在听课,而是在听故事,课本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他都能通过他的语言和表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此,在他的课堂上,不是让我们捧腹大笑,就是泪流满面。他讲的每一堂课,都会让你刻在脑子里。直到现在,任老师给我们讲的鲁迅的《孔乙己》一文,孔乙己的形象还历历在目。我的语文成绩较好,一直是语文课代表,作为任老师的课代表,我引以为荣。这不仅是因为喜欢任老师讲的课,更因为喜欢任老师,喜欢任老师的性格。
任老师穿衣非常随便,从不西装革履,倒是夏天的时候整天穿一件白衬衫。印象中,皮鞋他也不常穿,经常是一双白色运动鞋,夏天穿拖鞋多,趿拉着拖鞋就给我们上课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注重衣着、外表的人,直到现在,碰到任老师,他穿衣还是这么随便。他从不以貌、以衣取人,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他从不与别人攀比,对一切的不公平均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因此他经常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对待一些事情,他总是用非常幽默的话语对我们说,让我们捧腹大笑一场,然后其中的道理自然而然地根植于我们的心。
他对待爱人的态度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从高中时代就认识到,夫妻“不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夫妻应同甘共苦、相互扶持。任老师的爱人没有工作,是一个家庭主妇,而且不是貌美如花,还身患疾病,在同龄的老师中,是没有像任老师夫妻这种情况的。为了补贴家用,师母做些日常饭菜,在住校生吃饭的时候销售给他们,任老师经常在旁边帮忙。一次,任老师在课堂上提起这件事情,说:“咱家里穷、人也长得不怎地,也没有本事,人家还不嫌咱,咱还能嫌人家了?再说,还是咱没本事么,咱要是有本事,人家还用做饭卖饭自己挣钱了?
”任老师从来不同任何人争任何利益,直到现在,就快退休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看淡一切功名利禄,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每天尽心尽责地讲授好自己的课,课外就和老师们结伴爬山赏景,近年来几乎跑遍了榆社周边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当然,每次出游所有的花费都是AA制。
对我人生观有非常大的影响的还有一位老师,她是我们的*治张艳老师。记得她给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她就让我耳目一新,让我对女老师的认识完全颠覆,她的气质深深地吸引着我。她是知识女性,也是时尚女人,让我认识到,一个女人,一定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而且,女人要活成精致的女人,要有精致的生活。她时尚的烫发、漂亮的衣服,使她更加漂亮;她丰富的知识、舌吐莲花的口才,使我整堂课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她上课时特有发音的“*治、经济”,永远刻在我的脑海。她有动人的爱情故事。张老师成为我那时的偶像,高考填写志愿,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治专业,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治老师。在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即使是非常普通的衣服,我都要精心搭配,即使从来不化妆,我也要让自己看起来干练、精神。
追我的高中生活
我们读高中的时候,学校的文体活动非常少,除了一年一度的“五四”歌咏比赛、运动会、冬季越野赛外,记忆中没有什么大型活动。“五四”歌咏比赛基本上都是大合唱,《保卫黄河》等红色歌曲是比赛的必定歌曲,而且总是大合唱,最多就是男女二重唱,所以五音不全的我可以当“南郭先生”。运动会常常是有体育特长的同学参加,但是每年冬季越野赛,我都会参加。
每年冬天,为了迎接庆元旦的越野赛,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每个班都组织学生早上和下午进行加强锻炼。我们班常常是早上早操时间,要从自己的家出发,跑到火车站,在火车站领到“中点牌”,然后再跑回学校,交回体委“中点牌”,才是完成任务。下午下了自习后,我们从学校出发,顺着坂坡、小下车、石花村、城壕沟那条线转回学校。虽然个子小,但是从来不发愁长跑,我有的是耐力,每次都早早完成任务。现在天一黑就不敢出门,那时就不知道害怕,为了上早自习不迟到,我总是早上早早就起床,一个人就跑向火车站,那时街道上的路灯也没有现在的多和亮,也没有同伴相跟,一口气就跑到火车站,往学校返的时候,才可以和同学们相跟上。
记得高中很少上音乐课,音乐万老师给我们只上过几节课。为了活跃班里的气氛,有次班会,陈老师让同学张秀红教我们唱歌,我才知道我们班原来还有一个“歌星”。记得秀红教我们唱的歌曲是当时正流行的蔡国庆的《三百六十五个祝福》:“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我送你三百六十五个祝福……”同学们都随着她的歌声沐浴在爱的祝福的海洋里,从此,这首歌成为了班每一个同学的记忆,一直伴随着我们以后的生活。年,我们班聚会时,在歌厅,秀红应大家的要求,再次唱起了这首歌。她在上面唱,我们在下面唱,我眼前不由地浮现出20年前她教我们的场景,我仿佛又回到20年前的教室里……
陈老师总说我们班的学生不够活泼,上课气氛不够活跃。可是我觉得我们班同学都挺调皮的。班里脑筋转得最快的男生田海飞,同学们给他取的外号叫“驴子”;班里个子最大的张吉吉同学,外号“尺码”;年龄最小、最调皮的常慧勇同学,外号“尿壶”;我们班现在唯一的博士生、大学教授沈晓芳,外号“沈二”;班里最胖的女生,外号“麻袋”……同学们真是太有才了,我真想知道,当年我在同学们眼中是什么形象?同学们给我起的外号是什么?
在高中,我收获了永远的友谊。安艳芬同学,学习非常好,人也非常漂亮;胡娟同学学习非常吃苦,英语特别棒;万海霞同学体育是长项,是校运动员。我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由于骑自行车从东大街的鼓楼坡上摔下去,从此以后再也不敢骑了。每次出去玩,总是她们三人用自行车载我。毕业后,我们三人均当了老师,安艳芬在榆次为初中英语老师,胡娟在太原小学任英语老师,万海霞在高中教语文,我原来为初中*治老师,后来当了“逃兵”,现在在*府部门当差。每当节假日,我们总会聚在一起叙叙旧、谈谈生活和人生。
我还记得两件惊心动魄的事件。一件是关于看电影。高中生活是非常紧张的,偶尔学校组织集体观看电影,那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记得那是冬天,学校通知下午自习结束后以班级整队去电影院看电影《女子别动队》。快下自习的时候,我和安艳芬、胡娟等同学,按捺不住激动,商量提前出教室,收拾好书桌就相跟走出教室,见别的班也有同学陆续走出来。我们刚下楼,就听到一个老师在吆喝,把提前下楼的同学都给逮住罚站在教室楼前面。我们马上做鸟散状,拔腿就往教学楼的后面跑,生怕被逮住。心里害怕极了,也不知道往哪里跑,惊慌失措地跑到后面的学生宿舍楼上,我们在楼的台阶转弯处藏起来,半天不敢出来。后来听见外面一阵喧哗,一会儿又悄然无声了。天黑了,我们也不敢出来,又觉得藏在那里黑漆漆的,也害怕,就壮着胆子走了出来,结果所有的学生都已经离开学校看电影去了,我们相跟着去了电影院。一晚上,电影里女子别动队更是惊心动魄,我的心一晚上没有安宁。另一件事是关于胡娟同学的。我们正在上晚自习,胡娟突然流起鼻血,不论我们怎么弄,一直血流不止,着急得我们。后来实在流得厉害,老师就让我和几医院,医生也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止住她的鼻血。
高中时代,正是青春年华,当然也少不了青春故事。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异性朋友,他是我初中同班同学,高中虽然不在同班,但是友谊不减。他不仅长得帅气,而且学习非常好。我经常找他给我辅导数学、物理和化学,以致于文科生的我,这三门功课会考成绩都是A。星期天和假期,我还会跟着他去同学家玩。高中四年,以及在大学期间,我都是在他和他的朋友的庇护下度过的。这段友谊永远刻骨铭心。
由于是跑校生,班级发生的许多事情我都不知道,都是后来聚会时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起的,好像那段高中生活我未曾经历,并不是我的,如女生宿舍晚上进了小偷,给熟睡的同学胳膊上打了针,然后实施偷窃;谁和谁打了一架;有同学把教室里的一株仙人掌的刺都拔了,在上面贴一张写有“某某之墓”,陈老师大发雷霆……
但是高中生活又是实实在在的,我怀念书包里总是不知不觉就有了的零食和参考书,怀念和同学们一起去游恐龙山庄的日子……年,听说我们当年所在的教学楼马上要拆毁了,我和秀红、海霞特意去学校,找到我们教室的钥匙,进教室回忆了我们的座位,回忆了许多教室里发生的事情……我的十七八岁是实实在在的,永远难忘!
作者简介
张年玲,女,年2月生,大学本科。榆社县关工委科员。晋中市作协会员、诗歌协会会员;榆社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榆社县《文峰》杂志编辑。从年始,其作品不断见诸于国家、省、市、县报刊、杂志,在省、市、县征文活动中多次获奖。年被山西省《关心下一代》杂志聘为“特约通讯员”,年5月,被《中国火炬》杂志聘为“特约通讯员”。年撰写出版《情漫山河》一书;年7月,协助县文化局编辑出版了《榆社霸王鞭》《榆社阿胶熬制技艺》《榆社九曲黄河灯阵》;年至今,参与编辑《漳源*魂》《红色榆社》《不能忘却的记忆》《怀远》《榆社发明人》《红色榆社妇女》等多部书籍,约余万字。
声明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平台文学作品均属作者原创,未经本平台授权允许不得擅自转载
榆社文学编辑
水银月亮一声轻叹
枫轻风甜随冷霞儿问汐
本期编辑轻风
审核编辑水银月亮
三月主题
一、主题
出题人:水银月亮
题目:
1.春风十里不如你
2.桃花盛开的时候
二、时间
年3月6日到年4月5日
三、发稿格式(必读)
例:
回家的路(标题)
文/署名(省市)
(此处空一行)
正文……
四、注意事项(必读)
1.投稿要求:两个主题的作品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围绕每个主题,各尽所长,认真构思,自拟题目,文体(诗、散文、剧本、小说、报告文学等)不限,字数不限。必须保证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弘扬正能量,抵制色情敏感暴力词汇,不得谈论*治敏感话题,违规作品一律不收。
3.平台每月会对主题作品根据点击情况进行评比,并用平台管理费给予优秀作品作者一定的奖励。
五、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