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闲话石龙 [复制链接]

1#

石龙村盛产神话。石龙村本身就是一个神话。话说离此不远的宝相寺正作祈福法事,不料仙幡顺风而走,落地之处便是汉话称的“蕨菜坪”、白族话的“挂纸坪”。

群山环抱中,一个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仙境。

一些结实的“格子”房,是石龙人长此以往的居所,然而,最牢靠的是村里本主庙中的古戏台。石龙村人本是避乱而来,他们读书识礼,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唱得一腔好滇戏。无论外界如何动荡不安,几位俊俏倜傥的男子,彩画了脸谱,穿戴了扮妆,在众乡亲的喝彩声中,咚锵咚锵……歌舞升平,怡然自乐。

石龙人生活在安乐却不乏丰富精神食粮既与世隔绝又独自精彩的世界中。这些山野牧夫,耕地,砍树,采菌……然而,却极其敬重读书人,视那些写得一手好字的书生为先生,自家的对联一定要自家创作书写……那绝对是一幅延绵百世秀美的民俗画,一阵久远的浸润人心的太阳雨。

石龙霸王鞭是石龙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长出的另一个神话。

与石龙的滇戏相同,石龙过去跳霸王鞭的都是男子,女人不能上台唱戏也不能跳霸王鞭。女人不上戏台,那是怕亵渎了戏台下的两尊牵马神;不能跳石龙霸王鞭,那是源于与盗匪的抗争。石龙远隔尘世,土地虽不肥沃,却因与盐井相距不远,山民吃苦耐劳,小日子稍稍过得去,这也是他们的文化生活颇为丰富的原因,这便引来许多盗匪。

霸王鞭起先是自卫的兵器,饰以铜钱和响铃,壮胆也壮声威。舞者执鞭尾大步幅而舞,威武霸气,分明是一出战事的翻版。如今,石龙霸王鞭加入了欢乐的元素,也欢迎女人和小孩参与,可以独舞也可群舞,当然舞步也花俏漂亮了许多。

霸王鞭传承人李定鸿已80多岁的高龄,却还能一口气跳多套路的霸王鞭,那雄武气势,哪是柔弱之人能模仿!

石龙最精彩的神话,莫过于盛产歌王歌后。

都说石宝山的石头会唱歌,殊不知石龙村的歌声甲天下。石龙村的孩子从小就在石宝山歌海中长大,耳濡目染,天生才情的他们白天放牧耕种时唱,晚上大伙儿拿起霸王鞭弹起龙头三弦,信步来到村中的文化广场又唱。自编自唱,自弹自唱,那可是天下第一流的民间诗人与歌唱家。登上全国青歌赛舞台,一举成名的白族歌手小阿鹏,白族歌后李宝妹,小阿鹏、李宝妹……如滔滔江水后浪推前浪。

“有机会徜徉绿岭幽山的石龙村,尾随如今依旧延绵的乡村马帮之后,品味山上的马匹如何盘旋于蜿蜒山路,把山上的柴火和庄稼驮回小山村,你才知道山民的那一双手为何特别粗糙,他们的嗓子为何特别粗犷,而那被他们的先人恭敬地建筑在最令人景仰的村中最高处的本主庙、观音庙、关圣宫……为何一直令他们小心地供奉。“那一天,我为村边那浩淼的一池绿水所吸引,静观倒映其中恍然天上石龙村,一时间恍然穿越到远古。然而,当我抬头环视静穆的小村,突然明白,白云苍狗,万态皆变,没变的是这个小村对自然的敬重和对心灵的敬畏。怪不得世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在石龙设立白语文学校,云南大学在石龙村设了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基地,他们是对石龙人的景仰和敬畏而敬佩。是的,惟有发自心底的敬畏,石龙的神话才能发生并继续……

(文:杨保中图:苏金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