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名雀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10304/8714503.html留京的除夕夜,窗外悄无声息的像过一个普通的周末,清晨醒来,没有串门拜年的噪杂,唯一有点过年味道的,是味如嚼蜡的春晚和响个不停的手机拜年信息。其中一条触动了自己:“愿村长新的一年顺利平安,走遍更美乡村,去想去的地方,成为想成为的自己”。?????????????????????????????????掐指一算,过去一年去过的村庄也有六七十个,村子已经成了最熟悉的生活场景。这个春节,感受到的一丝年味,就来自公里外的小镇凤羽。寒假带着建筑戏剧营,以茶马古道的名义走过了大理的几个代表性村庄。喜洲、沙溪虽无古城般商业化,也寻不到很多原住民的生活场景了。营期一半在凤羽,得以慢慢品味更为烟火气的这个古镇。
远处的白房子,便是鳞次栉比的凤羽镇民居
年味·赶集
凤羽镇在洱海的源头,点苍山云弄峰背后,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早在数百年前就被徐霞客称为“桃花源”。凤羽坝子是一块山清水秀、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也因独特的小气候,短短几天里见识了阴晴不定的四季轮回。白天阴雨连绵,晚上竟漫天繁星,次日迎来了好天气。早餐后晨跑,暖暖的阳光照着很舒服。准备跑完坝子上的几个村子,却低估了多米的海拔,不断的爬升很快就心跳加速,进了第一个村子干脆边走边逛。凤羽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历史上从滇西北至滇西南进入缅甸邻邦的悠悠古道经过凤羽,许多人家以开马店、赶马为生,至今在凤羽街上还有马帮落脚的客栈、铺面,山上还残存有马帮行走的当地群众叫“满韬”的马路。墙绘是凤羽的特色,多是以凤和茶马古道为主题的画作,间杂着字体刚劲有力的宣传口号,即使是给街坊邻居募款的公告,也写得工整。从街巷可以一眼望到银装素裹的雪山,颇有点阿尔卑斯小镇的感觉。离过年没几天了,办年货的人多了起来,主干道上商贩云集,相向而行的车堵在一起,动弹不得。人最多的莫过于快递点,门前排了长龙般的队,快递不进村,都在镇上取,穿着棉睡衣睡眼惺忪的女孩、骑着摩托叼着烟的小镇青年、身着白族服饰攀谈的老人,交织成一副小镇群生相。本地人说艾草香囊是凤羽特有的手工艺品,沿街找了几个店铺都没有,直到一个店铺老板把我们带到官道拐角处一个低矮的老房子里,几个年过九旬的白族老奶奶正在缝制着什么,一位老奶奶应着,便起身进里屋取。她们耳朵已经不太灵快,问她们价格,几个人比划半天,说50块一个。“着实不便宜,你们就买一个沾沾喜气吧”,带我们来的老板说。谁让过年了呢,物价都得涨啊。
年味·串门
不同于主街,从小镇正中的官路走过,连接一个个古院落的是一条条曲折的小巷,静得出奇。凤羽拥有全国第二大白族建筑群。明、清、民国时期,凤羽建起了许多极富特点的民宅。凤羽镇南北长米,东西宽米,有文庙、村口大照壁、古槐等,主街与巷道纵横交错,灰瓦白墙的民居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画面。这一天安排了孩子们自主探索白族文化。之前已经在喜洲学过“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她们走进一座座白族大院,进院第一件事就是找照壁,对着上面的文字探寻这一家的姓氏,依着建筑的样式和材料推测房子的年代。每个院子住了2-4户不等,主人们从屋里依次出来,听说要家访,却比孩子们还害羞。习惯性的拿出各种零食和水果,往孩子兜里塞;临近中午,赶上吃午饭的,就拉着孩子不让走吃家常饭;胆子大点的,搂着孩子们照相,说好稀罕你们。就这样,一个大院挨着一个大院,一个多小时才走了不到米,兜里已经装不下任何东西,满是儿时串门的感觉。“在凤羽开车,我都不忍心摁喇叭”,同行的姜老师说。来了很多次,深爱这里的风土人情,在他眼里,凤羽人太淳朴,不忍心打破他们恬适的生活。
年味·春联
午后到凤翔书院,作为滇西最悠久的书院之一,始建于清雍正四年(年),由知县张坦捐设,至今已近三百载光阴。一百多年间,书院培养出四位进士和十一个举人。滇西各地学子常常不惜翻山越岭,慕名前来攻读。
书院里一株树龄已逾年的银杏树,见证了世事沧桑。重修一新的大成殿,飞檐斗拱,雕梁画壁。孩子们在大殿的孔子像前席地而坐,把这一天的见闻一一记下。
书院里偶遇文化馆长、“凤羽文化通”施文清老师,他介绍说,凤羽是书法之乡,人们从8岁到80岁都写得一手好字。孩子们听罢,在小书屋铺上宣纸,写起福字和春联,要和凤羽少年们一试高低。谈笑间,一个中年男子走进书院,施老师赶忙迎上,说这位是村里的大作家,出了好几本书。他们给孩子们示范每一个字体的“福”字写法,连声夸赞他们下笔的功底。突然想起我的家乡也是书画之乡,这样的场景,像极了小时候文庙前给街坊邻居写春联的民间书法家们。听说凤羽白族过年期间要在夫妻卧室贴“琴瑟永谐千岁乐,芝兰同介百年春”类似春联,这些句子让人心生感动,这个举动充满心理蕴涵,是祝福,是祈祷,是暗示,是尊重婚姻神圣的一面,也是提醒人们在凡俗的世间要为婚姻的美好去努力。礼失求诸野,民间文化就像文化的母亲一样,孩子们需要这些滋养,这是土地,不要双脚离开土地。回到乡野,是最好的学习和体悟。
年味·干杯
如果凤羽是一座故乡空灵的小镇,这里的退步堂则是童年可以看到繁星点点的庭院。从镇上一路往东,穿过大片的农田拐上盘山道,当集市的喧闹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转弯渐成背景声消失时,我似乎回到了童年的奶奶家——有着十余个房间的大宅子。
7年前,《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裸辞归田,退隐到苍山之首、洱海之源的山谷小镇凤羽,从邀请白族设计师八旬为他在佛堂村兴建“微隐”之所“退步堂”开始,在方圓50平方公里的坝子上造房子,打造乡愁废墟公园(《逝去的石头村和未来的乡愁公园》),做青刺果、油鸡枞、蜂蜜、茶叶、山茶油等农产品,推进在地艺术家项目……
????????????????????????????????????出发前的一晚,读完了厚厚的一本台湾出版的《微隐,隐于凤羽》,封老爷在用和西溪南异曲同工的手法,通过嵌入、渐入、融入的方式,让现代性和古村落发生互动;以艺文加持的方式,让这片世外桃源散发出独特光芒。
小年夜,靠着围炉,封老爷用珍藏的银酒器请大家喝“封老爷酒”,退步堂的姑娘们换上了白族特色服装唱祝酒歌,把酒当歌,好不痛快。
“在这里过年么?”我问封老爷。
“是啊,朋友们都过来。”这里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说凤羽是他的头等舱:山干净、水干净、人干净。他发现了“让人变小”的大理,在这里,他偃旗息鼓,“小而美”。
年味·起舞
晚餐结束,当大家准备回房间休息时,音乐响起,白族姑娘们每人手持一根木条来到院里的篝火旁,开始跳白族特有的霸王鞭舞。霸王鞭是白族民间七十四种舞蹈里最具代表性和流行最广的舞蹈,渗透着白族的历史变迁、宗教活动、民族习俗,甚至建房嫁娶都有表演,充满着喜庆欢乐的气氛。
霸王鞭用约一米长的空心竹或扁形木条,凿约十公分左右长的四至五个孔,每孔内装二组铜钱,每组用二至三枚。它是一种摇击奏乐器,演出时持杆,以两端随舞碰击身、膝或肘发声,伴歌舞。
姑娘们邀请大家一起围着篝火唱跳,孩子们玩着仙女棒,绚丽的烟花不时升空。在镇上集市的烟花铺,看到了小时候过年玩的擦炮、小鞭、二踢脚,擦炮,点着后,啪的一响,完了,干脆利落;小鞭,一挂一挂的,响声不大,像烧豆桔杆似的,噼噼啪啪的;最响的,是二踢脚,那声音,震耳欲聋,隔几里地都能听到。还有的,点着了,半天也不响,滋滋几声,冒点烟,就完了,让人失望。
这些场景,早已在大城市消失,能让孩子们找寻到自己的童年欢乐,只有在偏僻的乡村了。
尾
壬
寅
声
??离开凤羽的那天,孩子和家长们在细雨中的空中稻田剧场,上演了一部自编自演的肢体剧《茶马古道上的一千个村庄》。虽表演青涩,但融入了凤羽几日的所见所闻,饱含了对小镇的感情。谢幕的一刻,一道彩虹横跨凤羽坝子出现在空中,大家欢呼雀跃着。“我不想回家”,分别的时候,孩子哭了。这是一场特殊的年味之旅,但所有的年味体验,都是行程之外的惊喜。最真实的体验是无法预先设计的,我们只是到了对的地方,一切的感受,都来自主动拥抱不确定性。也许,这正是古村旅居的魅力吧。?
?
往
期
推
荐
逝去的石头村和未来的乡愁公园|冬游大理
这一年走过的古村里的书局
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徽州乡居杂记
如果你也热爱古村
请拥抱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