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简介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901/9392445.html河北省井陉县孙庄乡洛阳村,坐落在井陉与平山交界处。该村山清水秀,是一个著名的鱼米之乡。在村中心,有一座千年历史的兴隆寺。年10月,中央妇婴学校曾驻守在兴隆寺里,使洛阳村成为一座“红色摇篮”,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留下深深的足迹。
她们住在兴隆寺
84岁的潘文,是洛阳村的老*员,他回忆:那年我13岁,是年秋天,中央妇婴学校来到洛阳村,于年5月份离开,大约住了7个月。她们是赶着马车来到洛阳村,搭铺睡在兴隆寺里,开始了学习和生活。她们共有50来人,除了炊事班是男的,其他都是女的,年龄都在30来岁,大部分是南方口音;她们在兴隆寺上课,内容是战场救护和保育护理;她们每天在打麦场上做操,课间在空地上唱歌和游戏,到处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们家对面有个家谱庙,是中央妇婴学校的食堂,距食堂十几米有一口水井,是做饭取水的地方。每到开饭时间,都是炊事班的人用桶,把饭抬到我们家门前的打麦场上。兴隆寺离我家有米,学员们都是手拿盆碗,从兴隆寺里排好队,走到我家门口打饭吃。
我母亲是个热心人,特别喜欢她们,每到食堂开饭时候,就在自家院里,打好井水来,让学员们洗涮盆碗,又把家里的餐桌摆在院里,供她们放餐具。她们和我妈关系非常好,都亲切称呼我妈叫大姐。当时我年岁小,但是,这些情景我都牢记在心里。
中央妇婴学校医务室,有个护士年龄才18岁。有一次,我干活时不慎把手划破了,就是她给我包扎的,包扎好以后,她还嘱咐我:以后干活一定要小心。有一次,我的腰不舒服,是李风枝医生到家里给我看的,她还经常给村民们看病,大家都说她是好人。
都是集体活动
84岁的老*员潘云山回忆:年秋天,中央妇婴学校来到洛阳村,他们赶着马车,拉着生活用具和纺棉花的纺车,驻扎在兴隆寺上课学习。我家距离兴隆寺很近,我在门前经过,就能听到讲课的声音,但是听不懂内容,不知道人家是说啥。每当夜幕降临,我经常听到一阵阵嗡嗡声,那是她们用纺车纺线。我还看见她们到河边洗衣服,都是集体活动,有严格的纪律,不许独自行动。潘云山回忆,不少村民都把自种的蔬菜卖给食堂,因此她们总有充足的饭菜供应。
战争年代做事保密。学员们啥身份,谁也不知道,村民不问,人家也不说,时间长了,村民们猜测出,她们都是解放*干部的夫人,丈夫在前线作战,她们在老区学习。那时候村民编了一个顺口溜:“洛阳住着妇女队,唱歌跳舞啥也会,帮助村民学文化,纺线洗衣排着队。”洛阳村属于革命老区,背靠挺立的马头红,村口河水清澈平缓,河滩一望无际。环境山青水秀,安全僻静,是一块办学养息宝地。那时候,学员们与村民建立了深厚感情,她们走的时候,村民们都依依不舍,学员们都把洛阳村当成了“第二故乡”。
她讲课活灵活现
63岁的马海林,是井陉县威河西村人,据他回忆:我母亲叫郭秀书,年(16岁)入伍,年(19岁)入*,是一位老八路。她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任晋察冀*区四分区看护员,井陉县威河西村妇女主任,医院护士,医生,中央*委授予她独立功勋荣誉章。我母亲说过:在战争年代,部队流动性大,上级规定,妇女生孩子时,必须回地方工作,不能带孩子随部队作战。年2月我母亲生我大姐时,回到了井陉县威河西村担任妇女主任,归地方妇救会领导。在这段时间里,她教妇女们扭霸王鞭,唱解放歌曲,在村里组织妇女学文化,给部队做*鞋。在村期间,组织上安排她去阜平县开会学习,回到井陉后,又按排她到离我村五公里外的洛阳村,那里住的中央妇婴学校,给学员们讲过两次课,讲的都是战场救护及保育护理。因为她参加过无数战斗,有着丰富的战场救护经验,都是从实战上总结下来的,讲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她讲课很有耐心,对学员的提问百问不烦,深受大家欢迎。郭秀书一边讲课,学员们一边鼓掌。
潘文老人告诉记者:年秋天,中央妇婴学校驻扎在洛阳村,咱们村为解放全中国做过贡献,是一座红色革命摇篮。几年前,我就想把这段历史,通过媒体宣传出去,让大家都知道。如果再不整理出来,就会被时间淹没。趁村子里部分见证人健在,记录这段珍贵的历史,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父辈的告慰。
文/侯福顺图/高永锋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