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优势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6119661.html三、上庄村的日子里
1.学背乘法口歌
年秋天,抗战胜利了,老百姓的日子相对安稳下来。我能好好上学了,我们小学校在湾子上面的上庄村,那会儿我都上小学四年级了。我记得老师教我们乘法,让我们背诵乘法口诀。
我们一群孩子在那儿“一一入一”“三七二十一”的哇哇哇背着,老师凶巴巴看着我们,我们不争气,都不能流利的背出来,老师有点生气了。这一天下午放学,老师给下了死命令,明天一早来学校一个一个背这个乘法口歌,如果那个同学少背一句,看见这个棍子没有?我就打你一堂棍。
堂棍是我们老师管束我们的法器,是一根拇指粗的荆条棍子,三尺来长,新来的老师上第一堂课前,指定一个男生去山上弄这个“镇”住我们的堂棍,老师看着你,往起这么一拿,你就哆嗦吧,因此,这一天放学时我们听着老师这样的吩咐,是非常非常的着急。一个个回家撂下书包就开始做好了应对准备。
第二天,我们来到上庄小学校,我们老师说,上课,现在开始背乘法口歌。我们一个个开始小心翼翼的背诵,不大一会儿全班过了一遍,这中间老师就把我们每个人背诵的情况一一记在了一个本本上,老师这时扬着本本说,谁背错一句挨一棍子。
课堂上静悄悄的,显然老师是他不想亲自动手打我们,他没有立马点名叫我们上台挨他的打,我听明白了,这是要我们依个人背错几句在台上打自己几下,大家一声不吭就那么在下面个个紧张兮兮的等着,我坐不住了,我举手,被老师交到台上,我接过老师的交到手里的堂棍,我背错了四句,就自个扬起堂棍顺着我的右腿用力打了四下。
当时,家里穷,我娘又看不见,衣裳破了也没人缝补,我这身棉衣棉裤一入冬就穿,几个月不下身子,这时,早把棉裤的穿破,外露着一大片脏乎乎的棉花,这些棉花常年袒露在外面,又因我这个玩耍年龄常在外面跟一群发小们打打闹闹,把尘土全吸收在棉花里,而我这么一打,嗬!我这棉裤就冒出一股股四起的狼烟了,弄得老师也连忙捂鼻子往一旁闪,课堂上就跟放了鞭炮一般冒着一股股烟尘,老师一时也是哭笑不得,他还是满脸不高兴的跟我说:你下去吧!你这是上来拍打拍打尘土。
我下去后再没有同学上来自己打自己了,气氛又冷峻下来。老师看到这种情况也无奈,他说:你们两个两个上来换着打,这时候有两个女同学上台互相按背错的句数互相打,他们面红耳赤,笑也不敢笑,互相打的力气也不大,又都是穿着棉袄,谁也打不疼,老师看着这场面,憋着一肚子气无处发泄,正在这时候,我们有个叫孙光正同学,他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我今天就不打了,我只被错两句,明天我保证背过。
我们这老师正憋着一肚子火,这两天,班上学生背不过乘法口诀,他一肚子的火气太大了,又无处撒气,这可找见机会了。老师站到他跟前,老师说,好!你不打,我打!说着拿起堂棍朝着他刚剃光的脑壳上打下去,一下、两下啪啪啪打着,孙光正双手抱着脑袋,连哭带喊跳出教室的门槛,连滚带爬跌倒在院子里,那一天他头上鼓起了好几个包。
2.学生娃闹“土改”
几十年后,我和老同学孙光正见面,提起我们背乘法口诀的事儿。他说,嗨!你鬼啊!你精,在讲台上自个给自个拍打拍打了土,而我那天差点被咱们老师打死。要说,老师也是真为咱们好、有出息啊!
没错,老师是恨铁不成钢,真盼我们出息。我们这一群荒乱年月出生的孩子和老师都不容易,那会儿,我们这群半大孩子不省心,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府指派老师教我们也是不易,都盼着教出成材的学生来,能为社会做贡献。
教我们的老师一再鼓励我们要努力学习,眼下社会各方面正在用人,你们有本事了就能报答社会,为老百姓做贡献。
光阴展眼到了新的一年,年来了,我们这些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可忙了,轰轰烈烈的土改开始了,我们这些小小的文化人儿那能闲着,老师说,你们!现在可得要好好的打起精神来啊,毛主席,共产*让咱老百姓翻身的日子来了,眼下要实行土改,你们,你们这群四年级的娃娃得顶上用,现在咱们文化人少,你们就算是文化人了,要都冲到土改的一线去。
冲到一线去?我们要干啥?很快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是要做村里土改干部的“跟屁虫”,但具体做起来可不简单,我们深入到农户,一家家去写地契,而且所有的记录都涉及老百姓的利益,真可得仔细、用心,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我们湾子村和上庄村整个岔河南沟的佃户,都是租种远在行唐的大地主李老哲的地,有当地的庄头统一收地租。现在是土改了,得先把各家各户的地亩情况摸透,我们带着笔墨纸砚一头扎了下去。我跟随村干部来到六岭村上只有六户人家的卧牛台,还在那儿住了一夜,跟他们一起忙乎了整整一天,还被留下来吃了一顿饭,那一天下来,这玉米饼子、大碴粥还有豆腐菜,是吃得真香。
经过哪一天,我彻底记住了当时的地契。那些地契是这样写的。
土地契约
立契约人李老哲,今将我本人坐落在卧牛台村XX沟地块(东至XXX姓界石;西至XXX姓界石;南至XXX姓界石;北至XXX坡跟)合计XX亩XX分,情愿租(卖)于XXX名下(租期XXX年X月X日至XXX年X月X日)耕种,永远为业,空口无凭,立字为证。
中华民国XX年X月X日
立字人:XX
中人:XX
.参加比赛拿满分
一九四五年的“四四”儿童节到了,你说怎么不是六一呢?那时候,儿童节就是在四月四日这一天。
我记得每一年的儿童节这一天,区里都会组织搞各项纪念比赛活动,比如唱歌,比如体操,比如答*治题,那是的区所在地在河西台村,河西台是阜平九区的所在地,管着上庄乡、孟家台乡和马兰乡,三个乡都集中在到马兰村进行比赛活动。
比赛什么呢?比唱歌,比体操,还比一项叫时事问答。为了组织好这项时事问答比赛,每年区上会早早就把比赛的题目及应答材料都预先先发到了各乡,上庄乡又很快发到了我们学校的老师手里,我们上庄乡的上庄小学非常重视这件事,老师催促着我们早作准备,我把这些比赛的知识题背了个滚瓜烂熟,就等着参加比赛的这一天。
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作为上庄小学的学生来到马兰,我们在一群人当中看见了区上指派的考官,但大家心里都感觉不妙,这个由区*府派来当考官的干部叫魏高生,印象中这个人是马兰乡坡山村的人,我们的想法是魏高生肯定会倾向马兰乡。
我记忆好,早把区里发下来的材料全都背过了,所以我愿意出面现场答题参赛,但一个乡只能挑一个,我怕跳不上我,就犯了小心思,我认为考官肯定会是偏向马兰乡的,他愿意马兰乡好点,别的乡差点,所以他想从别的乡挑选答题弱的人出来答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假装怕答题的样子,就在队列里站着,我稍微低头耷拉着脑袋,把脖子缩短,一双眼睛斜视着,不时的偷看一眼考官就低下头,再偷看一眼考官再低下头。
考官看到我着急的表情,他想我肯定是答不好,结果考官指着我说,你出来答题!我总算达到了我的目的,我站出来,他的问题我都做了准确的回答,一口气把比赛的题目答了个满分。
我终于有点扬眉吐气了,好啊!这总算达到了我此行的目的,时事问答赛,我们上庄小学得了满分,真是太棒了,再加上我们上庄小学的唱歌、体操也不错,特别是在我时事问答的答题得了满分的情况下,让我们比赛的荣誉大增,我们这次又拿了第一名。
当时,晋察冀日报在岔河马兰村居住,报社翟秘书住在马兰村最北边的山坡上,他的儿子翟树生在上庄小学校跟我们一起上学念书,他到上庒上学,路过我们湾子时会叫上我去上学,我们俩很友好,学校搞文娱活动,我演蒋介石,他演杜鲁门,我们俩演出活报剧在当地非常有影响,很受全体师生和老百姓的欢迎。
这次比赛完,我来到他家,只见翟秘书在他家房子东边的一个蔡树底下杀着一只鸡,一个人忙得有点顾不过来,翟秘书说有事儿,叫我们俩捉着鸡,他说他待一会儿过来杀,结果我们俩没有捉住,鸡扑棱棱一下飞走了,这鸡也没有杀成。
翟秘书的儿子自那时跟我离开,到现在始终都没有取得联系,这些年我听说他在北京某个大学的陶瓷器当主任,前几年,我到北京打问过多次,始终没有打问着,我非常想念他,但愿在以后能听到有关他他的好消息。
4.扭秧歌、打霸王鞭
一九四七年土地改革后,翻身农民把歌唱,真是做到了扬眉吐气。
当时的上庄自然村还是上庄乡的所在地,文娱活动搞得非常活跃,有演戏的,有扭秧歌的,有打霸王鞭的,还有耍武会的。提到扭秧歌,那时全乡农民可是不分男女老少,大人小孩每个家庭都要参加到活动当中去。
上庄村的秧歌队,表演的是当地一种叫“黄瓜串蔓”的程式,就是每一个表演者,都得在这很长的队伍里,穿针引线一样按照自己的位置,根据阜平山地“秧歌”特有的程式要求在一群扭秧歌的队列缝隙里穿插,当时大家的顺口溜是:扭秧歌真时兴,扭动起来笑死人,兄弟媳妇碰上大伯子哥,儿媳妇碰上老公公,虽然觉得没多臊,脸上总是发点红。
打霸王鞭在当时阜平是比较有名的文娱活动,八路*著名文艺战士、著名电影演员田华,抗战时期在阜平就表演过霸王鞭,也指导过阜平的少年儿童打霸王鞭,当时,通过这种文艺形式,宣传*的抗日*策,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对抗日战争的胜利真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霸王鞭本身是一根一米长,三公分粗的软木棍子,用木匠用的小凿子在木棍两端,凿挖穿两个小洞,然后把一根铁丝串过去,在铁丝上串几个铜钱,接着再在上面绑上红黄绿三色花布条,锣鼓一敲响,霸王鞭咔咔的打在肩上,腿部和脚步,发出了清脆的声音,听起来很有节奏,不由自主的就扭动起来,色布条也在空间飞舞,看起来也是很花哨的,打起来是越打越想打,越打越来劲,我当时是霸王鞭的领队。
我们常常是打着霸王鞭,一边唱着抗战时期的革命歌曲,记得当时的歌词是:
二月里龙抬头,鬼子抓人挖封锁沟,男女老女都得去,谁要不去皮鞭子抽。
五月里是端阳,成熟的麦子上了场,快打快晒快埋好,不让鬼子抢走一粒粮。
5.在上庄乡演小戏
我当时给大家演出过一个小节目,节目的名字叫《胡梦良上山西》。
剧中的胡梦良是我的亲叔伯叔叔,这个戏的内容反映了当时湾子村村民胡梦良一家的贫苦生活。
胡梦良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只能和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当时,租种的是地主的地,每年连租子都交不起,生活十分困难,为了逃避交租子,她领上老娘逃荒要饭上了山西。
胡梦良的娘是我的亲二奶奶,在这出戏中,我的发小兼同学白玉昆演胡梦良,我演我二奶奶,扮演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因为我和我二奶奶就在一块住,她每天的饮食起居,以及她的走路和行动站立,我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这个演出,我演得比较逼真。
因为这个戏是真人真事,凡看了这个戏的人,都为之感动,几乎都落下了眼泪,这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阶级教育。
当时这个戏最大的效果就是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促进了广大贫下中农的大团结,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通过这个戏的演出,在当时的上庄乡周围十里八村都引起了轰动,同时,也引起了区上、县上有关部门的重视。
(未完待续)
往期章节:
民间著史|阜平胡庆云《百年岁月》:特殊的礼物(代序)
民间著史|阜平胡庆云《百年岁月》:一、我的童年
民间著史|阜平胡庆云《百年岁月》:二、过鬼子,跑鬼子
来源:微薄之言
编辑:阜广有礼
阜广有礼
很土、很纯、很美、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