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其外入其中
“生态延庆多感慨,美酒豆花迎客来。”身穿青花瓷花样儿大襟衣服的姑娘媳妇手捧飘香的豆花且歌且舞,这是表现延庆柳沟豆腐宴的歌舞《家乡豆花》。“运河水举一觞,不似清酒胜琼浆。”四位演员以西皮二黄一板一眼、抑扬顿挫地咏叹京东通州农村蝶变为美丽的水韵新城,这是通州区选送的京剧《新城赋》。
对于这些来自区县乡镇村的“乡村文艺”。需要创意、需要艺术,但显然不是一厢情愿、异想天开的所谓“阳春白雪”。这里需要的首先是尊重,用尊重的态度面对乡村文化,然后去发现,发掘,理解、调动和组织。
为丰富郊区群众文化生活,转变观念,移风易俗,从年开始,北京市每年举办一届“农民艺术节”。通过农民艺术节系列文化活动,我感觉我们的乡村文化根植于生活,自带高光,大有可为。
作为北京市农民艺术节重要内容之一,“乡村大舞台”系列活动开始于年11月。经过乡镇初赛、区县复赛,到年1月25日迎来决赛。“漏八分儿”的密云方言,碴子味儿的延庆土话;拖腔顿挫的平谷调儿,门头沟的山帮子;节目形式从戏曲、合唱、舞蹈到杂技、小品,形式琳琅满目,内容多姿多彩,把一场持续了近三个月、演员上千、观众数万的京郊系统性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
“十里不同乡,三里不同俗”,从冰雪浸润的塞外延庆,坦荡无垠的京南大兴;从云水相拥的山城门头沟,到雉堞逶迤的古塞密云,乡村火热的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以此,“乡村大舞台”在全市文化活动中独树一帜,成了年初岁末北京城乡“人气儿最高”的群众文化活动。
乡村文艺或者确实有土的一面和粗的一面,但它同时往往是真正的金子,有真正的闪光点。年1月20日,第25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在欢呼声中完美落幕。密云区(时为密云县)选送的舞蹈《同乐》在演出中一举夺魁。《同乐》创作源于密云的非遗项目“霸王鞭”。演出现场,音乐响起、灯光聚焦,16位演员挥舞着霸王鞭从舞台两侧霸气登场,矫健的身手配合铿锵有力的音乐,完美演绎了节目的精髓所在,赢得了一片掌声和欢呼声。
一年一度,准时相约。年的“乡村大舞台”,密云蔡家洼创作小品《豆腐西施豆腐宴》,表现村民创业经历;延庆选送舞蹈《栽种世园希望树》,居然用了百老汇风格的有么音乐;大兴举办了年的世界洲际月季大会,所以它选送了歌舞《美丽月季》;顺义有条总长公里的五彩浅山步道,自驾、骑游、步行“三位一体”,顺义的歌舞就叫“看不够的五彩浅山”。
今年“乡村大舞台”的第一名是顺义选送的评剧小品《考官》:说的是新官上任,老书记私下安排“小舅子”送礼上门并要求“关照”;新官拒礼不纳,一心谋求发展,经受住了最初的考验,主题切合了当下的形势。
“村村有演出,镇镇搭舞台,区区有特色”。参加“乡村大舞台”决赛的作品,在初赛、复赛的基础上,都经过基层文化工作者和首都文化志愿者发现亮点、放大优点、层层打磨和专业指导。“出其外、入其中”,连续八年的“乡村大舞台”,从初期农村大妈们单纯模仿,穿着借来的演出服,袒胸露背,到逐渐懂得了服装、化妆的适合和适度,以及今天的自然大方,以较高的艺术水准展示了北京郊区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和京郊百姓积极向上的良好的精神面貌,反映郊区乡村文化日益繁荣,也反映了郊区百姓艺术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我想说,对一个文化工作者来说,“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至于我自己,正是乡村的大舞台给了我许许多多感悟与启发,当然也有汗水和收获。
北京有四百万农民,他们种着庄稼、接着地气,淳朴、自在,周身披挂着大自然的色彩,沉积着自己独有的乡村文化。其实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谁又离得开农民呢?
面对乡村与农民,无论是我把自己青春的火热融入到苍苍茫茫的冀中大平原,亦或是经过数百里长途汽车的颠簸来到完全陌生的塞外延庆;无论是力主创建了北京电视台第一个农村农民栏目“京郊大地”;抑或是如影相随般地陪伴“乡村大舞台”走过京郊农民追逐文化之梦的历程,那里有我“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矢志不移,更有我“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对农民艺术追求中自虐式的磨砺。这均源自于我或者我们为了你所从事的职业对乡村理应保持的一种谦卑与敬畏。
责任编辑:韩国娟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美丽乡村”精彩资讯尽在您掌握!
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杂志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宣教中心编辑出版,全国发行的休闲服务类月刊,其宗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