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喝,一份在全世界的醉酒说明书
也许是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酷暑,四川盆地的夏天还算好过。但相比北方城市扑面而来的烈日,成都的黏稠,湿热倒也是磨人。成都的夏季,看似温度不高,可你稍有活动就会出细细密密的汗,仿佛进了蒸锅一般。
不过,还好成都的后花园多得不得了,山林、泉涧、民宿、寺庙,简直是隐世避暑的好去处。有人说青城山都江堰是成都的天然风扇,其实不止于此,清凉秘境多着呢。
龙窝子
背煤古道,怀古纳凉
大邑县鹤鸣乡青龙村五组,人称“龙窝子”,这里距离成都70公里,是传说中的“背煤古道”。因自古没有公路,人迹罕至,所以龙窝子最大程度的保留了一种原始的山野气息。
它还与佛教南传第一站雾中山做邻,山林之间散布着残存的一些佛教建筑遗迹,如八字墙,三十六步梯,佛座坪。
暂时腻烦了城市节奏的人,可以选择带上一些冷餐,自制轻食,甜酒,前往龙窝子放空,在林中古道与友人徒步,小聚谈天,坐听河流的声音,放慢时间。
老君山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新津,祖天师张道陵“五斗米道”的“二十四治”中八品治的第四治——“稠粳治”所在地,稠粳草是一种仙草,吃了可以长生。轩辕黄帝、太上老君、张道陵都曾在老君山修炼传道,因此,这里是出了名的道家名山。提起道教,自然而然想到了扫除多于的欲望,似乎人也仿佛一下宁静起来。庄子所说的“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也许就是这样的境界了吧。
老君山上的道教建筑群值得深度探访,天慈宫、灵祖楼、八卦亭等,混元殿后面的三十级石梯十分陡峭,充满挑战,可以一试。
知美术馆
大师作品,隐藏于繁华之外
老君山下徒步约一小时,就来到了一座特别的美术馆。谁会把美术馆建在一个人流量并不大的县城里呢?
知美术馆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因为老君山独特的道教氛围,隈研吾巧妙了结合了这一在地文化背景,通过水来衔接天与地,让建筑与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水的意境和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瓦”相连接,灵动的水与稳定的瓦片形成动静结合的格局,最终呈现出动静相宜的状态,整个建筑物外形既有流畅的动感,又有含蓄内敛的气质。
隈研吾本人对这座美术馆倾爱有加,他把这一作品放在自己的建筑作品集封面。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很容易地抵达这里,看到大师的作品,融于山水之间,享受夏日惬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吧。
普照寺
禅修,一种不同往日的学习
夏季燥热,人心难以安分自处。人们除了急需外部环境的清凉舒爽,向内修心或许更为有用。禅修学佛是一个老话题了,最近几年参加的人也很多。川西四大名寺之一的佛教女众道场普照寺,应该是把禅修世俗化经营的最好的寺庙,香火常年旺盛。
普照寺会根据季节开设不同门类的课程,譬如长短期禅修,禅茶研习会,梵乐合唱,史学讲座等。最有难度的可能是需住宿在寺庙的长期禅修了,暂时失去对外联系,每日打坐,吃素斋,学习佛经,过上几日全然不同平日的生活,也是一种学习。
般若寺
内观,在少语中找回自己
般若寺前山门
内观(Vipassana)在印度巴利语中,是观察如其本然的实相的意思,是印度古老的自我观察方法之一。中国可以参加内观的地方有七处,都江堰的般若寺即是其中的一处。
寺庙后山是僧侣的居住区,菜园与挂饰为这深山老林添了一丝烟火气
十天的闭关集中学习,不能使用手机,不能和旁人交谈,食素,在师傅的引导下打坐,观察自己的身体和呼吸,需要非常强大的忍耐和自制力。参加过的人说,十天时间改变不了什么,也不会让你心性大变,但是可以给你一种全新的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不失为一种奇妙的体验。
狂歌痛饮俱年少,忽忆故乡花满道
fin
痛饮地球不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