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东重王气安邑启新篇ldquo [复制链接]

1#

河东重王气安邑启新篇

——“千年古都——安邑”海内外征联述评

杨振生

在中国楹联文化空前繁荣发展的今天,征联活动风靡全国。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各地的征联活动足有四五百次之多。按说,这次安邑征联,很可能被“淹没”于联赛的洪涛巨流之中,泛泛而过。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安邑征联像一朵耀眼夺目的浪花,喷薄而发地跳跃在浩瀚无垠的联海之中。安邑征联的高度、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近年来的联赛“新高”。

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征联的对象——安邑,它可以说是古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开朝”的“首都”,而且是“一声喊到底,千年不改名”的古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说:“相传,黄帝之妃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古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之说,它们均在山西南部。”安邑本身所具备的历史厚重,就自然而然地给楹联作品赋予了“先天的厚重感”。

正由于炎黄子孙对祖先、祖国、祖根的那份深深的锺爱,所以“安邑征联”在海内外引起了空前的应征热潮。马来西亚的海外赤子林声耀先生,香港特别行*区的高文富先生积极应征并获奖。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余名联家,踊跃参赛,并运用网络现代快捷的传播手段,传递信息,互通联络,发动联赛。江西曾小云先生在他主持的楹联培训班上,把“安邑征联”作为专题攻关,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并搜集整理了余字的安邑资料,供学员创作参考。同时与学员们一起参加“安邑征联”投稿余副,最终师生4人获奖。

征联从年12月1日始至年2月29日止仅3个月时间,就收回近副应征作品。现将获奖作品作以简洁述评:

一等奖,由“中国联坛十秀”之一、湖南的邹宗德先生荣获:

乃舜皇息壤,肇五千年华夏文明,天下听虞韶,替黔首阜财解愠;

为禹甸中枢,领百万里山川壮丽,河东重王气,看鸣条虎踞龙蟠。

上联写禹都安邑的“衣钵”,下联写禹都安邑的“形胜”。“衣钵”,乃舜皇禅让所传,即夏禹不但继承了“息壤”,更继承了舜皇为老百姓“解愠阜财”的民本思想。在虎踞龙蟠的鸣条岗下,建立了一座王气十足,气吞山河的“禹甸中枢”——安邑古都。

尤其是“中枢”二字,准确的表达了中国历史研究对河东地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郑重“首肯”!此联手法新颖,浑然天成,大气磅礴,足可扛鼎!

二等奖是甘肃刘志刚先生撰写的《运城盐池》联:

盐湖可鉴心湖,千年不改纯和白;

商道长通善道,五味先尝苦与咸。

写古中国必写安邑,写安邑必写盐湖。因为“盐”是人类生命之源,“盐池”是古中国的根。此联借物抒情,由“盐湖”想到“心湖”;由“商道”想到“善道”;由盐的“纯和白”想到人性的“纯和白”及“苦与咸”;比喻贴切自然,寓意巧妙深远,当为联中“上乘”!

由江西李成炳先生的《景梅九故居》联:

革命卷风云,天生梅骨一元老;

文章开气象,世重长安八大家。

景梅九先生是安邑名人,是国民时期的历史风云人物。作者用“革命”和“文章”四字领篇,一入题便成为梅先生速写画像。梅先生是“报人”,是“大家”,一身傲骨群梅,既切其“姓”,又切其人,形神毕现。尤以毛泽东称景梅九为“长安八大家”结底,更添此联之厚重,此人之可敬!

三等奖作品是重庆胡健的《禹都安邑》联:

信史铸龙魂,壮九万里河山,俯看小康,仰思大禹;

古城兴骏业,绍四千年气势,同追远梦,更上高楼。

此联措辞精准,立意恢宏。“信史铸龙魂”,一语开头,便确定了安邑作为中国信史记载,开朝之都的历史地位。继而既写“今”又写“古”,即写“时间”——“四千年气势”又写“空间”——“九万里河山”,纵横捭阖,巨笔如椽,豪气干云。尤以上下联结句:“俯看小康,仰思大禹”,“同追远梦,更上高楼”,使全联升华为“既贴近时势,又追思远古”的扛鼎力作。

由广西欧镇铭所撰的《魏豹城》联:

古邑犹雄,断壁犹存,桑田沧海千秋史;

文侯所筑,魏王所守,铁马金戈一部书。

魏豹城是古都安邑的仅存遗址,断壁残垣;荒蒿野草,湮没繁华。然而,它是“文候所筑”,“魏王所守”;它是“千秋史”,它是“一部书”。它给炎黄子孙留下了无限“抚今追昔”,“掩卷深思”的时代眷顾和未来向往!此联属对工稳,言简意深,堪称佳构。

再看广西唐琼的《安邑古衙》联:

任县令种花,试留棠荫花千树;

法禹王治水,只饮廉泉水一杯。

要说古衙联,全国比比皆是,而且还不乏精彩之作,但是要能写出富于安邑古都地域特色的古衙联,就得较费心思了。此联上比是通用古衙联的一般手法,不显奇崛。然而下比笔锋一转,“法禹王治水”,一个“法”字了得!把“治吏”和“治水”联在一起,“只饮廉泉水一杯”,既切“地域”,又切“廉*”,对仗何其工,用典何其妙!

此次安邑征联收回一大批整体高水平的联作,获奖与否?等级如何?我想都在其次,下面再列出数副佳联与大家分享:

江西曾小云的《题安邑》联:

河东开邑溯三代;

天下有盐占九分。

“三代”指:尧、舜、禹三代始祖。“九分”指运城盐池在中华文明史上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此联言简意赅,堪称短联佳构!

山西崔玉龙的《安邑塔》联:

霞宫接日千年望;

王气凌霄一塔收。

安邑塔是古都安邑的惟一标志。此联“接日”“凌霄”状其“高”。“千年望”、“一塔收”状其势,尤其是下联“王气凌霄一塔收”切题,切地,切景,气势磅礴,撼人诗脾,当为“写塔第一”!

马来西亚林声耀的《古镇新街》联:

古镇流辉,越华夏数千年,方知旖旎;

新街形胜,继人文第一邑,不改琳琅。

作为海外赤子林声耀先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痴情,对安邑古都的眷顾,无一不在他的这副联中款款流淌。此联尤以上下联结句:“方知旖旎”和“不改琳琅”,是为豹尾,尤其精彩!

山西邵运德的《盐商会馆》联:

盐商万里行,鞭声甩醒三更月;

会馆千秋盛,汗马踏开八省尘。

此联不愧为联坛高手所撰,与其说它是一副音韵铿锵的对联,不如说它是一幅意象鲜明的画卷。“鞭声甩醒三更月;汗马踏开八省尘,”侧耳可闻,触手可及!其中商旅的辛劳,盐运的兴旺,可见一斑。当年运城盐池的食盐远销全国八省,盐税收入占唐宋时期国家财*的八分之一。其功至伟,其宝至大,非常形象地通过“三更月”和“八省尘”跃然纸上,永发光辉!

香港高文富的《景梅九故居》联:

景彩壮怀,千秋尔尚长歌,灭奴无碍;

梅花风骨,九死其犹未悔,革命定成。

此联应为歌颂安邑名人、民主斗士——景梅九的嵌名联。嵌名联贵在“自然”,不见痕迹,方为上品。若以“格”论,此联应为“鹤顶”、“雁足”、“碎锦”三格齐用的格式。尤其是引用屈原《离骚》的名句:“虽九死其犹未悔”,以表现先生的风骨,结句“革命定成”,以表现先生的精神。且“定成”又为先生的“表字”(人称景定成),此联当为嵌名联上品之作。

辽宁杨晓雁的“条山书院”联

学海问津,活水一方,春风矍圃青衿老;

师门立雪,弦歌几度,翠色中条绛帐深。

联中“问津”对“立雪”,“青衿”对“绛帐”,意象美极,属对工极!用典灵活自如,不露斧痕,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才情格调。

山西杨开茂的长联《禹都安邑》:

条岳设屏障,银湖捧玉盘;南回飞雁,北走龙冈,东环渠水,西翥凤凰;细浪总腾虹,残垣曾卧豹;可记否?四门八景一衙,宝塔老街百店;嗟乎!岁越五千便是先;立古都,这儿最早叫中国;

尧天拟远长,舜日尤圆满;禹鼎九州,启兴初夏;魏失王宫,韩施妙计;大夫因谏死,马二借拳生;实难忘,曹氏几编文字,梅园两斗光辉;壮也!名流万世依然俊;仰安邑,何处还宜寻祖根?

此联每此长达七十字之多,洋洋洒洒,宏篇巨制。借传统写法入手,以“南、北、东、西”巧对“禹、启、魏、韩”,继而把古都安邑的丰厚地理历史,人文掌故,极尽铺排之能事,娓娓道来,卓然成篇。作者研究安邑历史文化之专注,占有相关材料之宏富;撰写遣词造句之慎思,当为众多联人之风范。

其实还有许多佳联,很值得我们联人去研习、咀嚼和欣赏!因为这次“千年古都——安邑”海内外征联收回的作品从表面上是楹联,其实是历史,是一部源远流长,非凡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很值得一读!

在这些铿锵隽永的佳联引领下,读懂历史,读懂未来,读懂“我们从哪里来”,读懂“我们到哪里去?”

安邑征联,功在于斯!

年5月1日于弄潮斋

近期热点

杨振生‖《南风歌》:中国最早的对联雏形

岳民立“指尖上联坛风云”言论集锦

岳老在寺底的肺腑之言

运城楹联永远在路上——全市开展的“中国楹联文化县市”自查自励工作激发了创建新活力

杨振生:运城联教的深化、细化、常态化和普及化

这里是运城市楹联学会的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