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彩云支南暑期实践石龙队于年7月29日至8月7日,在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石龙村开展了为期10十天的暑期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采用同济大学彩云支南协会开拓的“主题夏令营+调研”模式。一方面采用夏令营模式,避开常规课程,力图生动有趣,带去丰富的课外知识,带去快乐,拓宽视野,激发好奇心。另一方面结合当地实际,针对村落发展的问题进行调研考察,利用大学生专业知识,发挥同济学科优势,实地调研,并制作成果集,提出力所能及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云南发展。
夏令营成果夏令营方面,本次夏令营以“传承文化?探秘科学”为主题,并采用“体验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提倡师生、生生互动的新交流方式,强调师生、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对话,单向的知识传播过程变成多向的交流过程,使得学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也使得志愿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与学生交流沟通,真切融入当地生活。课程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以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主题,包括“多彩的民族文化”、“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琴棋书画及戏剧”、“认识自己的民族——白族”等,涉及历史、民俗、艺术等知识,和学生一起从知识的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家乡。另一部分则以科学知识为主题,志愿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学生讲解基础而有趣的科学知识,带领其进行简单的科学实践,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包括“趣味物理科学”、“神奇的人体”、“交通与生活”等课程。此外,还设计了实践类课程,如“不一样的美术课”、“工艺与美术”、“故事与游戏”等,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夏令营还采用了“走班制”,即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固定的班主任,随后选择四门课程作为“走班课程”,以保证可以涵盖多方面的课程知识。夏令营期间,于8月1日建*节举办了升旗仪式,向那些保家卫国的解放*战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希望当地学生可以感受*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感受深深的*民鱼水情。8月2日开展了趣味运动会,让学生在运动中收获了快乐、友谊,也学会了团结、合作。8月7日,则开展了石龙小学文艺汇演暨闭营仪式,各班学生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汇聚成了一场视听盛宴。调研成果
调研方面,本次调研项目基于石龙村所拥有的丰富白族民俗文化而展开,旨在通过调研了解当地乡土文化传承的现状,探究内在的传统历史文化价值及宗教意义,展望其传统文化的发展,从而对石龙古村白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进行探索,并编撰石龙当地特色乡土教材,全面展现独特石龙文化。
调研工作分三部分展开:其一是通过走访对当地现存乡土文化进行搜集整理,并结合石龙当地发展旅游业的规划,研究保护发展的方法;其二是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的手段将乡土文化记录,做成一个完善的多媒体乡土文化电子资料库;其三是与“美丽乡愁:古村传承人培养计划”合作,根据乡土文化,节选特色内容,为当地学生编撰一本乡土读本,让石龙的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助力石龙乡土文化的传承。
调研工作由建筑艺术与传统记忆、民俗风情与宗教文化、日常生活及传统礼仪三组同时推进。
建筑艺术与传统技艺调研组主要对石龙现存的几种建筑形式及其有关的建造技艺进行调查,从建筑的模式、结构、功能、装饰等方面广泛地采集信息。除此之外,还对石龙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式建筑进行研究,从中探索石龙建筑在功能和建造方式上的发展变迁。
民俗风情与宗教文化调研组在基于石龙村为白族聚居村落的前提下,对民俗风情及宗教文化方面进行调研,具体内容包括石龙霸王鞭、白族调等民俗歌舞,石宝山歌会、火把节等民俗节日,本主庙、洞经古乐等宗教文化,白族语言及文字等特色文化,共四大板块。通过走访、观察、询问等方法,在深入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纵向比较其历史变迁情况,挖掘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日常生活及传统礼仪调研组则着眼于生活日常,分别从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礼仪礼节以及生活方式深入探究,发掘出平凡中的特色及传统文化,并结合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目前调研工作已初步完成,各项资料已整理成册,将进入最后的校正排版工作,乡土读本及多媒体乡土文化电子资料库也在有条不紊地构建当中。宣传成果同济大学彩云支南暑期实践石龙队在实践期间,也注重